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基于学生职业发展的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

sansa2025

  基于学生职业发展的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

  遗传学是医学类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理论上注重人体遗传性状及传递规律的介绍,而在实践上则致力于遗传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与临床学科及医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联[1]。但是因为遗传学内容广博且复杂、学科发展迅速且交叉、新技术运用层出不穷,使传统遗传学教学面临诸如体系不严密、重点不清晰、目标不明确、应用性不突出等诸多问题,使其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如同嚼蜡[2],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传统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方法面临严峻挑战的前提下,教学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3]。

  一、以情感和价值选择为引导,保障持续发展与职业认同

  科学知识是理性的,主体发展则是情感和价值维度的,无疑,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在知识理性和情感价值当中寻找到合适的平衡点,遗传学教学也不例外。正是情感的共鸣和价值的引导,使学生的知识获得与职业认同有了主体维度的深刻关联性。因为知识教育是有形的,而情感价值等熏陶则是无形的,在有形和无形之间,学生及作为未来职业工作者的素质得到有效提高[4]。

  首先,在情感共鸣中沟通师生感情,协调社会关系。师生情感是知识传递的润滑剂,如果只将遗传学教学当成一种科学活动而忽视其同时也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处理,忽视师生情感的相互作用,则显然不利于教学活动开展。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情感为纽带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学生的评价过程中树立新的、多元的评价观,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品质的培养。在社会关系维度、社会实践调查、职业角色体认过程中,注重情感引导,以爱心、责任心、科学心等情感态度从事理性的认知活动,培养学生成为理性的人,更培养学生成为温暖的人。

  其次,在价值引导中明确社会责任,凸显个性发展。遗传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未来社会形态的建构至关重要。因此,遗传学教学必须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确其肩负的历史责任感。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历史梳理中明确遗传学的作用和影响;二是在调查和研究中,明确遗传学的现实使命;三是在未来职业预设中,梳理遗传学知识、运用与未来人类社会存在的多元复杂联系。当然,学生主体的发展虽然有共通的目标指向,但是具体的实现方式和途径却不可能整齐划一,也就是说,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5]。遗传学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未来职业理想,结合其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引导其自主思考,发表其个人见解,协调个性和共性发展。如针对相关调查研究实例,可大胆鼓励学生提出新想法、新策略,使学生在学习和职业角色中获得认同和确认,促进其良性循环发展。

  二、以科研意识为社会应用驱动,促进职业发展

  在研究生以下层面的遗传学教学中,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培养是被极易被忽视的重要方面。科研工作其实就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当然,其中不乏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方案假设及具体实施等过程。遗传学教学完全可以沿着遗传病社会调查路线继续延伸,对相关遗传病调查实例、优生优育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分类、整理和研究,探究这些遗传病的发病机制,深入了解产生这些遗传病的环境和条件,从而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这正是学生将来职业工作中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科研意识的培养,并非以创造某种科研成果为目标,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其职业发展铺平道路。

  三、以实践教学为支撑,培养职业能力

  知识的获取归根结底是具体实践和运用,基于此,遗传学实验教学理应突破实验室的局限而深入社会领域。教师在教学计划制订中,应将遗传学社会咨询与调查纳入课程实验教学的环节中,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亲力亲为,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社会福利院、走访特殊学校等,了解遗传学与社会的实际关联。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类似于“某地遗传病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指导学生制定统一的遗传病调查表格,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现场询问、实地查体、拍照留样等多种方式,调查遗传病的发生情况,宣传相关遗传知识,并在获取相关数据后,分析其临床症状、治疗方案、遗传方式及再发风险等。以社会调查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支撑,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掌握中充满主动性和探究性,使知识和技能融于趣味性之中,也使其记忆在行为中得以强化,再难忘却。

  综上所述,遗传学教学改革应始终抓住学生这个主体,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个体发展,融汇知识与技能,贯通学校与社会,为社会培育既通理论、又重临床的高级人才。

  基于学生职业发展的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怎样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225-01 一、树立正确的”作文”观,激发写作兴趣 大多数小学生对作文都具有一种神秘感、恐惧感,以为作文是件非同一般的事儿,其实学生的...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新思考

    我们国家高等院校毕业生的资源配置相关机制正在逐步转为市场配置,这顺应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向市场化转型,给大学生自主选择合适自身发展职业及工作岗位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大学生就业工作通过卖方市场转型为买方市场,逐渐变成不争事实。大学生对经济社会建设及...

    sansa2025教育师范
  • 信息素养在高职食品科学专业(烹饪方向)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一、对于高职食品科学专业中信息素养的相关分析 餐饮业是我国第三大产业中的支柱项目,饮食在日常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职食品科学培养教学需要不断改变思路以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从而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在今后更...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当代大学生缺乏什么

    一、人文精神为什么没有了 对某重点大学的八十六名学生进行的随机采访,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认为读书主要原因是学习需要。只有四人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一般人没有读过,以后打算读的占一半,但条件是要看自己今后有没有时间。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想...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析新时期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及成因

    一、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 (一)大多数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目前,中国高校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现有高校学生约2400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受到了很多外界的不良影响,出现了一些政治信仰上的问题,但是新时...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大学生创业教育热潮下的冷思考与新思路探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046-03 “创业”的定义在《辞海》中被解释为“创立基业”。郁义鸿在其著作《创业学》中给出“创业”的含义: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