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破解工科教育瓶颈,提升学生硬就业本领

sansa2025

  破解工科教育瓶颈,提升学生硬就业本领

  一、工科高等院校就业的现状

  2014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727万,毕业生人数增加了,但今年企业校园招聘计划总量和招聘岗位数量较去年同期大大减少。尽管高校招生人数没变,但近几年报考工科的人数却相对减少;尽管工科高等院校招生人数相对稳定,但就业率持续下滑;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和制约工科高校生存和发展。

  (一)促进大学生实现就业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今时下的热门话题,它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就业的现实问题,也关系到大学生创新与发展竞争力的重大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高校能否招来学生的现实问题,也关系到高校生存与发展竞争力的重大问题;它不仅关系到700万家庭寄托希望的实际问题,也关系到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了解毕业生就业问题,关注毕业生就业问题,破解毕业生就业瓶颈,提升学生硬就业实力,做到毕业即就业,力求毕业生社会价值最大化,提高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持国家稳定和经济增长,实现每个人心中的“中国梦”。

  (二)制约工科大学生就业的瓶颈因素。2009年,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曾说:“中国的大学跟工业界联系不够密切,培养了太多从学校到学校、从未到过工业一线的人”。麦可思调查显示,2012届本科工学毕业生动手能力和应用分析能力均不足80%。从毕业生就业实践看,用人单位需要有工作经验的学生,而这恰恰是目前工科在校学生短处,相当一部分学生想就业,但就业不了,留给学生只能是无奈;所谓用人单位的“高消费”,追根朔源还是学生自身能力不够强。

  二、提升大学生硬就业本领的方法和措施

  (一)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挖掘教师潜能,调动教师参与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高校是人创造一切的行业,教师是高校的主体,又是教育的主载,管理好教师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并就如何帮助青年教师学会科研?如何保证教师精力投入?如何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如何保证教师参与学生就业积极性?事实上这些哈弗大学已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只是我们想没想、做不做的问题。切莫让我们广大教师一腔热情入职来,百般无奈混下去,这才是大学的悲哀和学生的不幸。

  (二)规划教师的职业生涯。没有人生下来就是老师,只有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才能靠近教师这个职业。作为一名教师,又将怎样成为一名学生喜欢、同事称赞、领导满意的教师呢?这就要求高校关心教师要从他的生涯规划开始,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有的高校成立了“教师发展办公室”,它不仅仅是帮助教师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能力,更是促使教师改进自身。一个备受领导和同事关心和关注的教师会精力投入、热情高、干劲大,作为教师人人心想学生、心系学校,那么“砺器悟道”的校训就会在大家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得以诠释。

  (三)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现在企业已不仅仅满足好成绩、高学历的毕业生,而是迫切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毕业生的能力水平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毕业生能够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促使高校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水平,实现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职业能力,首先建立良好的考评机制,以评价教师能力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唤醒教师内在发展需求为理念,强化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其次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让广大教师投入到项目学习和工程实训中去,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职业能力水平。

  (四)迎合社会所需,调整专业门类设置。高校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题,就应该把研究市场、主动适应市场放在学校发展和生存的首位。按照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的原则,按市场需要设置专业,聘请能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师,培养适应工作岗位的学生。目前,在多年学科建设、市场追踪、就业工作考评、毕业生反馈的基础上,我院乃至我校迎合社会所需,在设置的专业中,大多是就业形势较好的工科类专业。

  (五)建立实训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在当今就业难的季节里,工科高等院校在加强学校精品课程、教改项目、创新团队、实训平台等建设的基础上,高校应在“校企合作、学工结合”方面积极探索与改革,形成“学校与企业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业和产品合一,培训与就业合一”的教育培养模式。让工科教育社会化、企业化,努力实现校企有效对接、实时合作,让我们的教师先走出去,让我们的学生再走出去,让高校的知识财富成为企业的物质财富。

  (六)强化工程能力,提升学生硬就业本领。据人人网的《2013大学生实习反馈调研报告》显示,仅四成大学生在校期间有实习经历,59.5%的大学生未参与过实习求职,大学生职前实践明显不足,实践能力不足已成大学生求职瓶颈。高校应强化学生工程能力,提升学生硬就业本领,无论是项目经验还是技术能力,都需要在真实的项目开发中领悟和学习,从而缩小企业要求与大学生现状的差异,最终实现毕业生有效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本文从工科大学生就业现状入手,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人才过剩,而是制约工科教育的瓶颈太多,应当关注大学生就业群体。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原因、社会原因、政策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

  破解工科教育瓶颈,提升学生硬就业本领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议依托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

    引言(前言) 自2003年党和国家提出“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首次明确肯定“生态文明”概念以来,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十八大更将生态文明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就需要普及生态文明观念,进而需要...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高职学生就业岗位适应性研究初探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动漫产业被称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之一,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动漫产业作为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部分,其健康的发展离不开大量优秀的动漫设计人才的培养。 然而,至今仍有许多高职院校教师对动漫产业与相...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浅谈小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尝试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去教学,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孩子们都有一颗好奇心,正在上小学的小学生好奇心更为突出,凡事都要问个缘由,有一股刨根问底的劲,这一点在教学中我深有...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161-01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事业中掀起了一股革新热潮,以适应新时期下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高要求。体育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应重视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285-01 德育教育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人为本,要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德育新思路,发挥德育途径整体效益,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结合学校实际,努...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了跨越式发展,大众教育代替了精英教育。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相比2001年的114万大学毕业生,14年的时间人数增长了近7倍。大学毕业生人数众多,...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