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试析以生为本原则指导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sansa2025

  试析以生为本原则指导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西南地区建筑专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建筑专业应用性人才的任务,如何充分发挥高职教育职能,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关键着眼点就在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人性化管理。

  1.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录取人数从382万人升到629万人,平均每年增速在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约24.2%①。高校招生人数的扩大,给高校带来了更大的教学压力和严重的学生管理问题,以管理人员为出发点的管理模式由于无法顾及学生的感受,使现有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学生多,加大了学生日常管理的负荷;学生偶发因素增多,事发情况多变,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问题隐蔽性高,增加了事前管理的难度;学生行为更加分散,带来了对事件处理的滞后性。

  2.以生为本的理论溯源

  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具体运用到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上,就是要“以生为本”,提倡人性化的教育和管理。

  首先,人是现实性的存在,人的现实性包括自然性和社会性。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现实的人开展的实践活动,而不是某些虚幻的、空想性的东西。康德曾经指出:人的存在即目的,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身上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上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成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成是手段。②康德的目的论思想指导我们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不能只将“管理”这个行为视为一种带有命令式的强制性的方式,更应该把“学生管理”这一行为看成是一个实现人本化的过程。这里体现了人的社会性,而人的自然性是人的基本属性,旨在挖掘人内在的潜质与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促使人在社会中得到尊重与激励。所以,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就应该首先实现人的自然属性,进而不断地发展其社会属性。

  其次,人是主体性的存在,人的主体性体现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自主性,马克思强调“人始终是主体”,即在强调人作为自己的主人始终有着自主性,也就是说,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简单地看作是管理的对象、被动性的存在,而应尊重学生作为主体的差异性,积极引导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施行因人而异的管理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特征。

  最后,人是发展性的存在,人的本质是全面自由地发展。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学校不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实现知识结构的建构与完善,还应该在心理、精神、体质和情感等诸多方面不断完善,实现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根本上而言,社会是由单个的个体组成的,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体的发展,只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才能促使人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以生为本”的诠释

  “以生为本”的基本内涵在于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实际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就要确立只有学生的发展才是管理事业发展根本的全新理念③。围绕着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方向努力。

  3.1.信任学生

  昆体良曾说过:“教育的本质在于是自我的教育”④,四川建院在管理工作中要相信学生是有能力和意识对自我负责的独立的人,而非需要防范统治的对象。尊重是人较高次的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进行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首先应考虑到学生渴望尊重的需求。积极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已去摸索掌握自我管理的能力,充分信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律能力和相互协调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3.2.尊重学生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在18到22岁之间,心智尚在发育完善过程中,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能很好的应对,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者更应该关心学生,经常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其解除思想上的困惑和负担。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想办法帮助解决。

  为了更好的爱护学生、尊重学生,避免传统师道尊严下,师生之间的藩篱。四川建院创造性的采取了朋辈管理制度,让优秀学生成为其他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兴趣特长的挖掘者、生活困难的扶助者、习惯养成的帮助者,尽可能的给被帮助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和学习上的帮助,同时减少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的负担成为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桥梁。参与朋辈教育的优秀学生都是经过了严格的选拔出来的成绩优秀、工作表现突出、生活作风正派、思想积极进取的学生干部或学生员。从新生入学起,就接触指定班级的学生,通过课余时间的寝室谈话、定期的课外主题活动等,使新生在始业教育过程中的学习、工作、生活、思想上能更快地过渡到大学模式中去,同时也锻炼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服务他人,从中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3.3.引导学生

  在学校学生管理领域引导学生,主要是发展学生,让学生以不同形式参与学生工作决策、执行、管理与监督,尊重他们的民主权利,以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当前的学生要求平等参与有关自身利益的管理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为此,四川建院专门成立了学生民主议事会。

  学生发展事务议事会制度,选拔优秀的学生党员代表组成学生议事小组,由学生党员通过寝室走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向普通学生以无记名征集意见和建议并归纳整理征集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征集议题形成文字材料,确定议案。让学生从过去传统的“要我学,我被管”向“我要学,我来管”来转变。通过召开学院学生发展事务议事会会议,讨论并解决议案,学院将通过多种途径及时给予信息反馈,使学院工作决策更能反映学生利益及需求。充分发挥了学生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畅通了学生诉求渠道,搭建了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心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化解学校安全隐患;发挥了学生“三自”作用,促进了学校的民主管理。

  在学工部、党总支领导下的学生党员实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主动参与学院工作的研究和决策的实践创新举措。由学生党员通过寝室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征集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征集议题形成文字材料,确定议案。通过召开学院学生议事会会议,讨论并解决议案,学院将通过多种途径及时给予信息反馈,使学院工作决策更能反映学生利益及需求。这种充分发挥了学生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构建一种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亦成为学院发展中有益的探索。

  4.总结

  坚持以生为本即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对大学生既是一种动力,又是一种约束力;既可以培养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又可以制约不良风气的滋生和蔓延我院以独特的理念,在学习观的引导、培养方向的重定位、学习评价机制的全面化、教学形式的多化等方面的进行了创新,成功实现了优良学风和优良校风的培育。(作者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试析以生为本原则指导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