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训练之我见

sansa2025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训练之我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357-01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十分明显,也是学生能够深入透彻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渠道,通过学生阅读,对于学生学好普通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好处,也是帮助培养学生良好语言习惯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朗读,要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发展学生语言、陶冶情操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出现这样两种现象:

  一是总是害怕教学不够用,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事无巨细都要讲到,十分害怕学生没有学到,上课中,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让学生读的时间特别少,为了确保40分钟内多讲一些,往往在课堂上拼命提问,拼命讲解,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即使读也是走过场,好点的情况读上几遍,大多是开始读一遍,中间读一遍,结束再读一遍,学生根本得不到训练,提高也就无从说起。

  二是能够认识朗读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又过于片面地追求“多读”。课堂上留了专门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多次、反复地朗读,但教师却没有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的朗读总是停留在初级阶段,流于形式。表面上看起来“书声朗朗”,学生似乎读有所得,实际上学生没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学方面的训练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长期没有目的,没有方法的朗读,也会挫伤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严重的,还有可以让学生养成“拖腔拉调”“一字一读”唱读、指读等不良朗读习惯。

  其实,改变上面出现的问题,改变上面出现的情况,只要掌握了方法,也是非常简单的。教学中要让朗读训练扎实有效,教师要做到少讲解,多指导,多朗读;讲解中注重方式方法,需要结合课文进行讲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只有弄懂了课文,理解了课文的思想情感,才能读得有感情;流露真情实感读课文,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把朗读训练分成初读、细读、品读三个阶段,让学生对课文从初步感知至细细品味,最后学以致用,运用到各种阅读中去。

  一、初读

  初读是指通过学生初步的阅读,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明白课文表达的含义,是朗读的初级阶段。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比如,在教学《钻石》时,学生从生活中,电视上,网络里了解到钻石的价值是十分昂贵的,通过看课文题目就会想:课文主要会写钻石的什么呢?有了这样的阅读悬念,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增,就会认真地把课文读一遍,这时,教师要做好指导,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就让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指导学生自己扫清课文中的字词障碍。阅读完成后,让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大意,在这篇课文中的“人们仿佛同时看到了两颗钻石,两件无价之宝”这句话,因为内涵深刻,学生读起来,就会不太明白,对于学生而言,就只能是一个初步印象。再指导学生弄懂每一段的意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如果是年级的学生,学要指导学生学会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二、细读

  细读是指让学生静心、认真、仔细阅读课文,反复朗读并理解课文中一些意义深刻的词语句子,弄清作者的思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课文蕴含的深层次的含义和思想感情。

  1、要结合对课文的讲读进行朗读训练。比如,教学《穆老师的眼睛》第一自然段时,可以这样开展朗读教学:(1)点名让学生朗读并回答:这一节有几句话,主要的内容是什么,讲了什么?(2)课文的中描写了穆老师的眼睛,那是什么样子的呢?有哪些特点呢?(3)怎样读才读得好,读得到位,读出感情呢?(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学会停顿、重音,并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点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2、要深入挖掘语言深刻含义进行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进入作者内心世界,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只有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朗读时,才会让作者描写的情景重现在学生眼前,才会深入到作者心中,受到作者的影响,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才会更加透彻。

  三、品读

  品读是指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层次探索文章主旨,品评、欣赏作者用词造句,谋篇布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作者所写,所想,才能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采蒲台的苇》时,文章讲的是采蒲台的人们依靠苇打击敌人的故事,主要体现的是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英勇、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在指导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边看课文,边听配乐朗诵录音,营造真实的情景,让学生走进去,从而引发学生感情的共鸣。接着,与学生一道找出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认真分析朗读的方法技巧。文章中第一、第二节主要描写的是“苇的世界”、“苇的海”,主要表现的是地方的美丽,朗读时节奏要缓慢,要在朗读中还着赞美的语气进行;而文章中的第三段讲到一个普通男人为掩护干部而壮烈牺牲,主要表现的是这个男人的英雄气节和胸怀,朗读时要简短有力,字字感觉都是掷地有声。

  总之,朗读是学生的一项基本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活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留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朗读中强化语文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整体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训练之我见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初探

    生活需要想象力,在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想象力。在笔者看来,教师要拥有想象力,不然教师如何创新的应用教材,创新的构建课堂?学生需要想象力,不然怎么能够把文本资源,从作者的描述中,教师的引导中,转变为自己看得到、听得到的信息。在不...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比较低,倾听能力也不成熟,在当今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中存在倾听能力发展不均衡、缺乏主动倾听的能力、倾听习惯差,并且欠缺批判倾听能力,这些都阻碍着学生倾听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呢?...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说话、识字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写作的必备前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读”字,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sansa2025未命名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在“课程性质”中又指出“语文课...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学习,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前言 对于教学资源来说,很多人都认为教科书或者教学基础工具,而忽略了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使用教科书是难以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的,事实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理应被当作是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学生是...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