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训练之我见

sansa2025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训练之我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357-01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十分明显,也是学生能够深入透彻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渠道,通过学生阅读,对于学生学好普通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好处,也是帮助培养学生良好语言习惯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朗读,要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发展学生语言、陶冶情操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出现这样两种现象:

  一是总是害怕教学不够用,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事无巨细都要讲到,十分害怕学生没有学到,上课中,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让学生读的时间特别少,为了确保40分钟内多讲一些,往往在课堂上拼命提问,拼命讲解,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即使读也是走过场,好点的情况读上几遍,大多是开始读一遍,中间读一遍,结束再读一遍,学生根本得不到训练,提高也就无从说起。

  二是能够认识朗读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又过于片面地追求“多读”。课堂上留了专门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多次、反复地朗读,但教师却没有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的朗读总是停留在初级阶段,流于形式。表面上看起来“书声朗朗”,学生似乎读有所得,实际上学生没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学方面的训练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长期没有目的,没有方法的朗读,也会挫伤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严重的,还有可以让学生养成“拖腔拉调”“一字一读”唱读、指读等不良朗读习惯。

  其实,改变上面出现的问题,改变上面出现的情况,只要掌握了方法,也是非常简单的。教学中要让朗读训练扎实有效,教师要做到少讲解,多指导,多朗读;讲解中注重方式方法,需要结合课文进行讲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只有弄懂了课文,理解了课文的思想情感,才能读得有感情;流露真情实感读课文,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把朗读训练分成初读、细读、品读三个阶段,让学生对课文从初步感知至细细品味,最后学以致用,运用到各种阅读中去。

  一、初读

  初读是指通过学生初步的阅读,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明白课文表达的含义,是朗读的初级阶段。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比如,在教学《钻石》时,学生从生活中,电视上,网络里了解到钻石的价值是十分昂贵的,通过看课文题目就会想:课文主要会写钻石的什么呢?有了这样的阅读悬念,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增,就会认真地把课文读一遍,这时,教师要做好指导,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就让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指导学生自己扫清课文中的字词障碍。阅读完成后,让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大意,在这篇课文中的“人们仿佛同时看到了两颗钻石,两件无价之宝”这句话,因为内涵深刻,学生读起来,就会不太明白,对于学生而言,就只能是一个初步印象。再指导学生弄懂每一段的意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如果是年级的学生,学要指导学生学会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二、细读

  细读是指让学生静心、认真、仔细阅读课文,反复朗读并理解课文中一些意义深刻的词语句子,弄清作者的思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课文蕴含的深层次的含义和思想感情。

  1、要结合对课文的讲读进行朗读训练。比如,教学《穆老师的眼睛》第一自然段时,可以这样开展朗读教学:(1)点名让学生朗读并回答:这一节有几句话,主要的内容是什么,讲了什么?(2)课文的中描写了穆老师的眼睛,那是什么样子的呢?有哪些特点呢?(3)怎样读才读得好,读得到位,读出感情呢?(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学会停顿、重音,并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点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2、要深入挖掘语言深刻含义进行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进入作者内心世界,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只有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朗读时,才会让作者描写的情景重现在学生眼前,才会深入到作者心中,受到作者的影响,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才会更加透彻。

  三、品读

  品读是指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层次探索文章主旨,品评、欣赏作者用词造句,谋篇布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作者所写,所想,才能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采蒲台的苇》时,文章讲的是采蒲台的人们依靠苇打击敌人的故事,主要体现的是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英勇、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在指导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边看课文,边听配乐朗诵录音,营造真实的情景,让学生走进去,从而引发学生感情的共鸣。接着,与学生一道找出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认真分析朗读的方法技巧。文章中第一、第二节主要描写的是“苇的世界”、“苇的海”,主要表现的是地方的美丽,朗读时节奏要缓慢,要在朗读中还着赞美的语气进行;而文章中的第三段讲到一个普通男人为掩护干部而壮烈牺牲,主要表现的是这个男人的英雄气节和胸怀,朗读时要简短有力,字字感觉都是掷地有声。

  总之,朗读是学生的一项基本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活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留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朗读中强化语文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整体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训练之我见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是,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够仅限于此,还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小学生可以自主阅读、自主学习。阅读能力的提升说明小学生的阅读量也是比较大的,这样就增强了小学...

    sansa2025未命名
  •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的方法探讨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新课标指出:语言内化要多读书,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呢?...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效果

    ?P键词:语文;小学教学;提升阅读理解;效果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一方面是来自于生活,另一方面则是来自阅读的体验。老师在小学教学中,谈到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时,都会想到只要让学生多读就好了。多读,当然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但...

    sansa2025未命名
  •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137 语文学科是贯通古今、包罗万象的一门学科,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因此,学好语文对提升自身...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深,我国市场受到更多国外的冲击。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中国制造”面对的问题更加突出,更急需向着“中国智造”发展。而要完成这种转型,就需要强大的创新能力,也就是需要当代的学生拥有极强的...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仅涉及美学、史学、地理、政治等学科内容,还涉及很多生活知识。要想让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投入语文学习中去,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积极...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