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学生能力达成度评价体系设计

sansa2025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学生能力达成度评价体系设计

  1.引言

  2013年,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经过正式表决,同意接纳中国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成员[1]。这是我国工程教育认证起步的重要里程碑,开启了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根据2015版专业认证指标“按毕业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对毕业生能力达成情况进行评价”。为此,结合最新版认证要求,本文对辽宁科技学院拟认证的测绘工程专业进行了学生能力达成度评价体系设计,构建了一套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毕业要求为目标、课程体系为支撑的毕业要求达成度定量评价系统[2],为即将展开的专业认证工作提供毕业要求达成度定量评价参考。

  2.达成度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毕业生能力达成度评价是紧紧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的“以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要求,对学生具备的能力达到毕业要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程度开展评价,从而构建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要求是评价体系的对象,同时是衡量学生能力的指标。毕业要求的拟定首先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办学定位,确定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然后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明确毕业生能力达成要求,并将每项要求合理分解为若干具体指标,从而确定支撑毕业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课程权值。通过实施定量评价,构成一个由上至下、循环畅通的能力达成度评价系统。

  3.达成度评价规则

  实施人员将每项毕业要求分解为1~4个指标点,分析课程考核的合理性,确定评价对象。评价过程中,支撑毕业要求的各课程为评价依据,可以量化考核的课程及课程权重,构成量化评价的基础数据[2]。根据测绘工程专业各课程达成度评价值,计算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值,评价周期拟选2~4年。最后,实施人员将每一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与预期达成标准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达成。

  4.达成度评价体系的实施规划

  4.1制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辽宁科技学院位于辽宁本溪高新区,测绘工程专业办学可以追溯到1952年的矿山测量,以“测、绘、算”为基本能力,毕业生供不应求。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测绘产业升级对本专业人才需求和学校的办学特色(产学研结合、注重能力培养),这里提出了学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现该目标的10项毕业要求。

  4.2支撑课程体系设计

  结合我校人才培养定位与测绘工程专业特点,拟构建通识教育平台、大类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三大平台[3],拟构建由公共基础必修课、素质拓展与第二课堂等七大模块共计76门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

  根据课程性质、授课内容确定课程与每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部分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详见表1,其中对应关系有三类,分别为:“H(高)”、“M(中)”、“L(低)”,这是确定课程权重的依据。根据经验,拟定对应关系为“H”的权重一般不小于0.3,而“L”的权重值较低,小于0.2。

  4.3实施规则

  根据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现有教学情况,经辽宁科技学院资土学院认证指导委员会充分讨论,拟定此次认证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标准为0.72,评价周期为2年,课程评价周期为1年,同一门课程选连续两届毕业生进行分析与计算。每项毕业要求被分解为1~4个具体评价指标点,并确定支撑各指标点的课程及权值,明确课程的主讲教师为课程达成度计算的第一责任人。以表1中毕业要求3的达成度定量计算为例,将其分解为2个指标点,支撑课程8门,各课程权重详见表2。

  课程第一责任人根据公式(1),以连续两届本科生为样本,计算该课程每学年的达成度数值。若以课程试卷分进行计算,则仅计算与该指标对应的试题得分及平均分,如果该课程同时支撑其他毕业要求,则应避免将该课程卷面分全部计入。然后,找出各课程评价值最小值与其他课程进行汇总,计算总达成度评价值。运用此法计算出各个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值,并将之与标准达成度相比较,即可分析出各毕业要求的达成度状况。

  5.结语

  学生能力达成度评价在过去很少被评价,现有评价一般很难进行量化。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文建立了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要求达成度量化评估体系,该体系采用指标分解与支撑课程相对应的方式确定权值,进而推求评估值达到量化考核目的,对迎接专业认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种评价体系可以反映学生能力培养的毕业要求与社会对毕业生能力要求的耦合度,促进精细办学。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学生能力达成度评价体系设计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如何在技工院校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67-01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微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媒介,在网民中迅速流行,大学生作为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使得微博这个新的事物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微博这个平台是非常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接触到,这个平台中有大量的信息内容,大学生是接触微博的一个主体,...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论大学生道德教育机制保障的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2-0247-02 大学生道德教育机制既包括静态的要素结构、制度设计,同时也包括动态的运行方式,其目的是通过道德教育制度保障以及各教育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强化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50-01 养成教育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方式之一,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持续的发展。对初中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的...

    sansa2025理工科类
  • 留学生使用“多”和“几”的偏误及其教学方法的研究

    在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中,概数词一向是留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多”和“几” 作为概数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事实上,“多”和“几”是不能独立使用来表示概数的,它们必须依附于具体的量词、数词来反映不太确定的区间范围。...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个案研究

    一、个案基本状况 案例1:大课间 第二节下课铃声过后,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安静的校园里响起了集结号的音乐,一个个学生顺着楼梯从教学楼跑下来,激昂的校歌旋律响起,一路路学生队伍井然有序地跑步进入指定位置,下课仅仅三分钟,...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