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现状与原因分析

sansa2025

  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现状与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240-02

  高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一般来说,在这段时期内,学生的人格尚未完全形成,社会实践和阅历比较缺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较为薄弱,不能较好地处理心理冲突问题,导致心理和行为容易失衡和失控。因此,研究高中学生在高中时期的心理问题,对指导学生处理好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一、心理问题现状

  高中时期,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了激烈的变化。身体方面,学生的身高、形态和声音等体征变化明显,第二性征也开始突现,个体差异性日益显著;心理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性意识越发强烈,希望得到认可和肯定,渴望异性的关注。身体上的变化、心理上的变化以及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之间的交互作用,同时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冲击,在这种影响和冲击下,一些学生表现出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癔想、厌学、失眠和社交恐惧等等。

  为了更好地探究学生的心理问题,笔者在所在的学校里随机抽查了100名学生(男女各50名)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他们进行访谈,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理发育困扰

  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高中学生对身体体征的认可程度差异显著;在公开谈论性和公开演讲等社会意识和性意识方面同质性较高;对自身体征认可度不高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常表现出自信心不足、自卑和恐惧。可见,生理发育带来的身体体征的变化给许多学生带来了一些困扰,一些学生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即使这些缺点未必是真的,产生自卑心理,影响了生活和学习。有些学生受困于性问题,一方面,伴随身体的发育,开始有强烈的性冲动,另一方面受制于传统性观念,再加上性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学生普遍缺乏性知识的正确指导,对于常见的性反应感到羞耻,这些学生注意力通常不集中,学习效果不佳,在与异性的交往中紧张等等。

  2.厌学、考试焦虑

  在调查的学生中,许多学生有厌学和考试焦虑等心理反应。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来说,大多数没有表现出厌学情绪,但部分学生有考试严重焦虑情况,每逢考试时,常出现失眠、紧张、尿频、不适应考场环境等问题,影响了水平的正常发挥。然而在学习较差的学生中,大多数有厌学情绪,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有失落、自卑和恐惧的心理反应,他们厌恶学校和课堂,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走向抑郁或是癔病。

  3.心理和行为冲突

  高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较为活跃,而现实行为却与心理预想的方向相背。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有参加集体活动的意愿,有在公开场合表现自己的欲望,在现实实践中,同学们却没有按照内心想法去做,而是在决定是否付诸行动的时候,表现出怯场、紧张和害怕,这种心理和行为上的冲突,容易使人出现人格分裂症状。

  4.抑郁

  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有少部分学生有抑郁的表现。这部分学生在交谈中,常表现出表情僵硬、情绪低落、郁闷、颓废和悲伤等情绪,他们大部分对参加集体活动没有太大的意愿,即使是在大家看来非常令人高兴的活动,也不能让他感到愉悦。他们内心十分渴望别人关注他们,但有害怕别人的关注,他们对自己严重缺乏信心,对各类事务都充满着恐惧,他们想改变自己,但又找不到改变的办法。他们很少难聚精会神、专注地学习,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大多停留在“想”上,很少实实在在地做;他们也想参与社交活动,但又不信心,常表现为被动和依赖。这种不良情绪如果不加以引导,日积月累后,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可能会发展为抑郁性精神病,甚至会自伤、自杀等。

  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认识模糊

  高中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之所以关键,是因为这段时间是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在这段时期内,学生的人格还没有完全形成,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为薄弱,缺乏辩论事情是非的判断力,低估或高估自己的能力。正因为如此,许多学生常将一些自己没有的东西视为目标,自己又不具备获得东西的条件,达不到目标,于是产生挫败感。再如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外貌十分在乎,一味地追求外在美,当某些体征不如他人时,又常表现出自卑心理,认识不到外貌是先天的,自己能改变的有素养和学识,这些东西只有通过后天的奋斗和努力才能获得,同时也是最有魅力的东西。因此,高中学生需要教育和引导,避免认识误区,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2.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问题主要包括家庭教育观念偏颇,父母教育缺失和教育方式不当三个方面。在教育观念偏颇方面,由于受到“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观念和现在教育体制的影响,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严重偏颇问题,一味注重孩子的应试能力培养,而忽视孩子的兴趣、专长和个性,乃至心理的健康发展。父母教育缺失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农村中的父母选择了进程打工,以谋求更好的发展,但由于自身经济条件有限,不能将子女带进城市,接受城市的学校教育,而是将子女留在家里,留给自己的父母予以照顾和教育,这就使得子女的父母直接教育严重缺失,正是由于父母教育缺失,容易使子女的行为受到的约束变弱,子女将变得任性、骄横和以我为中心,而且在客观上剥夺了他们在生活中的锻炼机会,造成其生活经验和生活能力不足。一旦生活环境和内容发生改变,他们便不知所措,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压力,表现为内向、退缩。另外,父母关系失和对孩子的消极影响也十分严重。

  教育方式不当方面,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大致可以分为权威型、溺爱型和放任型。权威型的教育方式强调对孩子的控制,强迫孩子学习,孩子学习好,进行奖励,学习不好,进行处罚,这种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自卑和不自信。溺爱型的教育方式以孩子为中心,尽力去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容易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抗压能力差。放任型教育方式强调孩子的“自我成长”,对孩子在学习上的事情采取不过问的态度,这容易使学生变得冷漠和沉闷,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发展。

  3.学校教育问题

  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对学生的身体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分数论英雄”的教育体制内,以分数为中心,学生把分数作为自己努力拼搏的目标,学校将分数作为评优和升学的标准,使得成绩不出众的学生常常表现出懊恼、挫败、自卑和郁闷等情绪。此外,一些学校的教育方式单一,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因此,学校的教育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情趣爱好,努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总之,高中时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心理问题关乎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现状与原因分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国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同时,家长对于学生音乐的学习较之前更加注重。其目的与希望孩子将来能够成为伟大的音乐家无关,而是基于学生在沉重的课业压力下,希望学生能够在轻松欢快的音乐环境中减轻压力,尽情享受...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能动性

    学习的能动性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积极地参与进来。在小学教学工作中,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两种学习方式达到的学习效果是不同的。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的教育,教师将知识内容讲解给学生,也不需要学生事先预习。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了依赖性...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对中学生青春期教育问题的思考

    青春期是一个人从儿童过渡到成人的中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思想的传播,使得青少年的成长受到严重影响。如何才能防止青少年的行为失误呢?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实际问题。 一、青春期的特...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初中数学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分析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没有足够重视学生的问题能力,很多学生还是习惯听从教师的提问去被动思考问题。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探讨一下初中数学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弱势群体”这个概念是朱?基总理在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来的,在这里,弱势群体主要指没有就业或无法就业的贫困人口,很少有人将他们与大学生联系起来,事实上,在任何一个社会群体中都存在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在大学生中也不例外。大学生...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3-0155-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毕业生数量的迅速增加为高校带来了极大的就业压力。目前,大学生就业理想和社会...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