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川东北地区家长社会交际能力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

sansa2025

  川东北地区家长社会交际能力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

  【摘 要】目的:分析川东北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人口学分布特征;探究家长社会交际能力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川东北地区五所中学的1000名在校生及其家长,进行相关问卷调查。问卷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制家长文化素质调查问卷。结果:调查样本中的大多数中学生都有轻度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样本的中学生中12岁到13岁之间的有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其余年龄段;家长的社会交际能力与中学生的多个心理健康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川东北地区家长的社会交际能力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相关性。家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形成,家长应注意自己在社会交往中的言行举止,多给孩子正面的影响。

  家长自身的素质是制约家庭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福禄贝尔指出:“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充分说明了家长素质在家庭教育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家长的社会交际能力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也显得稀缺而又重要。家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给孩子呈现的为人处世之道、处理事务的态度等都影响着孩子后来待人接物、经世处事的方式,以及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心理健康的形成。

  一、被试

  针对此课题选取的调查对象是川东北地区的在校中学生及其家长。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川东北地区五所中学的1000名在校生及其家长,其中包括三个乡镇中学,两个城镇中学,学生年龄从11到20岁不等。

  二、研究工具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文化素质调查研究采用自制家长文化素质调查问卷,问卷包括社会交际,文化水平,家庭教养方式,文学认知,价值观等五个维度。

  三、统计方法: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相应处理

  (一)研究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775份,有效率为77.50%。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 调查川东北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人口学分布特征一(见表1)

  2. 调查川东北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人口学分布特征二(见表2)

  3. 川东北地区家长社会交际能力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变量的相关性分析(见表3)

  (二)分析与讨论

  在川东北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人口学分布特征的分析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样本中的大多数中学生都有轻度心理健康问题(如表1所示);样本中没有中学生存在重度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样本的中学生中12岁到13岁之间的有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其余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均反应大多学生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样本中没有学生存在重度心理健康问题(如表2所示)。12岁到13岁之间的青少年刚从小学升至初中,相对于小学课业的轻松,初中里学习负担会显得更为繁重些,再就是环境的改变和此年龄段学生在生理上开始进入青春期发育阶段等因素,都可能是造成此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要更为严峻些的原因或是诱因。

  家长的社会交际能力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总评分、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呈显著正相关。学生自出生后生活时间最长的外环境是家庭,接触最多的是家长,家长的言行举止是孩子行为认知的首要模板,家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给孩子呈现的为人处世之道、处理事务的态度等都影响着孩子后来待人接物、经世处事的方式,以及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心理健康的形成。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着显著的特殊性,家长应重视处于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在与中学生日常的相处过程中,家长应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避免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针对中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家长应积极采取措施,及早纠正。

  川东北地区家长社会交际能力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