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探索

sansa2025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探索

  所谓的人文精神就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关怀,主要表现对人的尊严、命运的维护、价值的追求和关切,是对我们人类遗留下来的精神文化的高度重视和珍惜,更是对人一种全面发展的人格塑造和肯定。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的核心内容,更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历史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还应该在发挥其学科的优势,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在课堂上将历史学科里面的人文精神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挖掘课本里面的历史人物,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人群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也是创造者,特别是一些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比如我们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当中华民族遭遇列强的碾压,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险边缘,一大批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兴亡努力奋斗。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的禁烟英雄林则徐;“愿以颈血刷污政”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国父孙中山先生等等无数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他们身上的那种高尚情操和,感染学生,能够激发学生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历史教材一般注重对历史事件的记载,对历史人物的个人事迹记录的相对比较少,因此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些历史人物生平的故事,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去图书馆或者书店借阅有关历史人物的传记,在文学作品中,进一步体会和感受他们的生命和高尚品德,和他们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斗志,让学生树立更远大的志向。

  二、结合当下社会新闻事件,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历史课本上的知识,毕竟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有些久远,因此如果在课堂上老师一味地讲述,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他们可以结合当下一些热点新闻事件,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解读历史。可以向学生讲述热点新闻,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如何理性正确的爱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这样的方式是否存在问题?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他们明白,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了,但是历史却与我们息息相关,如何处理现实与历史的矛盾,如何处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

  三、增加历史课外实践活动

  历史课的教学不仅仅限于课堂之内,一些课程老师可以将学生引入到社会中。比如历史遗迹、历史文化展览馆、人文景观。中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56个民族创造了中国的文明,每一个地方,都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历史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让学生走入当地文化遗迹,感受先辈们的足迹,或者用现代人的视角去观察、去感受。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更能直观的感受到我们先人的智慧,让学生受到精深的感召,从而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历史文化知识与自己的关联性。特别是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然后热爱家乡。同时,教师还应该利用学校资源,邀请一些社会历史学家到学校讲座,增加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事业,丰富他们的人文阅历。

  四、老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在新的历史时期,历史老师也不应该因循守旧,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应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特别是历史老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带给学生丰富的教学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样的思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活动变化,建立相对比较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和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老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爆炸式增长,老师不能停止学习,而是应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增加自身的艺术修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美的感受。

  五、结语

  人文精神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效果,它需要历史老师进行长期潜移默化地影响,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特别是历史教学过程中,不要粗暴的割裂历史事件与现实的关联性,注重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探索,让学生关注到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类生产发展留下来的精神遗产,从而思考应该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这才是我们学习历史这么学科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探索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目前,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传统的教育资源俨然不能满足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社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高职教育呼之欲出,呈现了“百花齐放方为春”的盛景。高职教育的出现,...

    sansa2025理工科类
  • 短视频对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传播效果研究

    SocialBeta(社会化商业网)网站对短视频的定义是,“短视频是一种视频长度以秒计数,主要依托于移动智能终端实现快速拍摄与美化编辑,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和无缝对接的一种新型视频形式。”[1]近些年来短视频迅速崛起,成为全民热议的话...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语文是一门普通教育学科中的基础工具学科,创新型人才对现代语文信息应该能够及时正确地、全方位、多渠道地吸收理解,并且迅速、灵活、创造性地处理运用,这样的人才必须有很强的思维能力。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渠道。学生如果具备了创造...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校学生价值观取向及趋势研究

    【作者简介】 朴联友,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11-0055-02 价值观是反映人素质的重要形式...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核心素养这个名词的提出为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摆在高中历史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高中历史老师应该深刻领会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以及精髓,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此作为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使高中历...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地方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0-0087-02 一、科技创新活动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集中表现为机制和结构转轨、利益与观念的转...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