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学生参与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帮助

sansa2025

  学生参与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帮助

  如果用一个词汇总结学好高中生物的关键,那就是“态度”。态度是决定一切学生对一切科目学习效果好坏的决定因素之一。在日常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程度对于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现代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参与已经不仅是态度的问题,而且成为一种学习能力。

  一、高中学生参与度不高的原因

  目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主要体现为课堂上发言的积极性较低,课外自学时间不足,深层次水平的认知参与度不高,学生对生物课程存在较多焦虑情绪并且缺乏自信。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以下方面。

  首先,高中生物的知识框架比较复杂,并且知识点十分琐碎。很多学生由于成绩不好而逐渐丧失信心,对待学习的态度自然不会好。其次,高中生物教学正在从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化的教育模式转化,很多老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填鸭式教学法,对于学生的感受和知识的接受程度,考虑得不是很仔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照顾到学生的理解程度而自顾自地地讲课。最后,学生本身懒惰,没有提前对课本内容进行预习,没有带着问题听课,很难抓住老师讲解的重点。

  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堂参与式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特点是,老师与学生以一种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成为现代教育课堂的新秩序。培养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有效性和习惯性,是高中生物教学的新任务,同时是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良好途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会成为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一个新的机遇与理念。

  1.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积极性除了源于个人兴趣之外,也源于周围人的认可和自身的表现欲,老师对学生的认可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一个很大的动力。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积极性的培养,首先要求老师要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尽量放下自己的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严肃而沉闷的课堂氛围不太适合现代教育。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对某一个问题的自我间接,不仅是活跃课堂气氛的良方,而且能够激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对细胞膜进行讲解时,老师将这个问题扩展到了人类对于生物现象的应用上,再次扩展到了仿生学。由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列举自己知道的仿生学的例子。如果能够说出其原理,那么就会被授予课堂表现良好的称号,给平时成绩会多加几分。开始同学们都比较拘谨,在老师的再三鼓励下,终于有一个同学说出了雷达是对蝙蝠发射和接受超声波的原理进行设计的。其实这个例子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只是有“害羞”的心理而不愿“领头”而已,一旦打破了僵局,课堂气氛就立刻变得活跃起来。有的说飞机是根据鸟类的飞翔、潜艇的沉浮是根据鱼类鱼鳔的作用原理进行设计的,有的说根据水滴的形状设计了潜艇。看到同学们积极地进行讨论,于是我将课堂讨论话题引导回到本节课的内容――细胞膜上。我问大家知不知道半透膜或者透析膜,这种有选择透过的膜就是参照细胞膜的特性进行设计的。我又问大家,细胞膜都有哪些特性或特征,要求举手回答。于是有学生用之前学过的一些知识和预习的知识进行了相应的回答,并且其他学生对他的回答进行了补充。虽然很多学生的答案并不是很全面,甚至还有一些错误,但是从积极性的调动上来看,其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有效性

  学生对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参与的有效性,是在调动其积极性的基础上进行提高的。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之在活跃的同时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而不是天马行空不知所踪。当学生能够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发言的时候,老师就应该着手对教学的导向及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设计,升华学生的参与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讲解生物的遗传,任课老师就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猫生猫狗生狗蕴含着怎样的生物学原理?”“生物多样性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基因在遗传的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致性的?”“遗传的过程是怎样的?”“遗传过程中涉及的物质有哪些,它们的异同点有哪些?”……这些问题环环相扣,为学生编制出一张生物遗传规律涉及的所有知识点的一个大网。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层层思考和解读,对知识框架深入了解,使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学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对问题的正确思考顺序。

  3.培养学生课堂参与的习惯性

  教育的目标表面上看是传授知识,但从本质上看,教育更深远的目标是通过对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开发,对他们的行为习惯进行塑造。课堂参与实际上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种互相交流的方式和一种学习的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说,将学生课堂参与当成一种习惯,就是引导学生面对问题积极思考,并且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精神和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是极其重要的品质,对于学生的生活及今后更深层次的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对于现代教育体系中的老师也是一种锻炼,对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学生参与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帮助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41-01 所谓创新能力,它指的是人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活动,最终获得良好创新成果的能力。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人们不断提出问题...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

    1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在高职教育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日益适应学校的发展需求,趋向专业技能型、实践拓展型方向发展。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发展趋势及特点如下:...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计算机科学精神与青年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

    0 引 言 目前,高等院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面对这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如何在大学教育阶段提高素质,养成良好的工作和...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对话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党课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自主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多元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将对话教学模式应用于党课教学中,能对党课教学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确保课堂教学质量,使教师更好的把...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中西部高校大学生过度消费行为与动机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升,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议对中职学生进行惩诫性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犯罪低龄化问题的日渐突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刑法为了增强其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罚和教育作用,在相应法条和司法解释中作了以下规定: 第一,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