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浅谈大专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sansa2025

  浅谈大专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的广泛运用,有留守经历、独生子女、父母离异等背景的学生较多,网瘾、厌学情绪、暴力倾向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大专院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加强大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大专院校的学生普遍学习成绩不好,问题学生较多,难于管理,究其成因有很多,其中存在心理问题是最为常见的一个因素。

  一、大专院校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缺乏学习兴趣,厌学心理严重。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1]大专院校的部分学生是在父母的压力下勉强来学校继续上学,旷课、 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等现象严重,思想上认为学习无用,行为上消极对抗。少数学生无法正常完成学业,学习一段时间后自动退学或者旷课过多违反学校纪律被开除学籍。

  (2)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紧张。目前在校大专生多为95后,个性独立,凡事只考虑个人的感受和利益,不会换位思考。宿舍生活中矛盾较多,心理承受能力弱,因人际关系紧张导致无心学习、逃课、外宿的现象较多。有些学生采取不合理的方式宣泄心理压力,存在抽烟、酗酒等有害身心健康的行为。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常用怀疑的眼光看别人,自私自利,无法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校园中感到孤独无助。

  (3)过度依赖手机,沉迷于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智能手机的价格降低迅速降低,上网资费也逐渐降低,大部分大专院校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较长,课余时间基本都在上网,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依然手机不离手,低头上网玩手机,对学习内容一无所知。大学生失去了该有的青春活力,不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中。

  (4)就业压力大,焦虑情绪严重。大专学生的就业压力比本科院校学生更大,主要是由于自身的就业期望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大专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已是大学生,应该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缺乏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过高的就业期望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临近毕业,校园暴力事件增多,这与由就业压力引起的焦虑情绪有很大的关系。

  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个人因素。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从小学到中学普遍以成绩衡量学生的好坏,缺乏其他方面素质的提升,不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对出现的心理问题不积极主动寻求解决方法,或者将问题产生的根源归咎于他人,不从自身找原因。

  (2)家庭因素。95后学生独生子女较多,父母过度溺爱,认为孩子不能受一点点委屈,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心理严重,缺乏宽容礼让的良好品质,不懂得与他人合作沟通,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不知该如何与同学相处,人际关系紧张。

  (3)学校因素。大专院校普遍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常由辅导员进行,一般对出现问题的学生采取谈心谈话教育的方式,缺乏专业的学科背景,教育效果不明显。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缺乏心理问题的预防机制,缺乏对问题学生的专业指导。

  三、大专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1)开设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指导教师。目前很多大专院校也有心理咨询室,但利用率低,大多形同虚设。应提高心理咨询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心理指导方法,还要具有耐心、爱心、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尊重学生的隐私,做好保密工作,让问题学生愿意打消疑虑主动说出心中的困惑,尽力帮助学生走出困惑。

  (2)重视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经常开展以预防性和发展性为目标的心理健康辅导。[2]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普查所有在校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对于可能出现问题的学生加强指导。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于孤儿、单亲、残疾、有留守经历等背景的学生多加关爱,让学生在校感受更多的关爱。

  (3)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建立畅通的沟通平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学校应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与家长共同协商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此外,还需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合理看待恋爱问题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学习与人相处之道,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缓解压力,养成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浅谈大专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近代以来,反思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我们有着沉痛的教训,从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文化,到“文化大革命”,传统文化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正确认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要用中华民族...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机器人课堂教学对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43-01 机器人教学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是一门综合性、创新性、渗透性极强的学科。它以创新理论为基本导向,以先进的技术理念和手段,培养学生...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基于远程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210-01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以及部分人群的学习需要,远程教育应运而生,这种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摆脱地域的限制接受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然而随着...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试论如何在计算机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当前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全面拓展的前提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现代教育所广泛关注的课题。众所周知,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教学的效率,更关系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学生社团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载体

    [摘要]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研究与构建和谐校园相适应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模式。高校学生社团是相对独立的群众性学生组织,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把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使它在保持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基础上真正成为学生自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

    一、“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更是人民的梦,国家、民族和人民,这三者的命运紧密联系,同为一个整体。以人为本,实现中国梦、民族梦,要以实现人民实际的幸福之梦为根本和基础。纵观历史的发展历程,我们的中华民...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