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做数学”能够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sansa2025

  “做数学”能够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我是吉林省通化县快大茂镇中心小学六年部的数学教师。在学校举办的主题研修教学公开课上,我讲的是“圆环的面积”,是现在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圆的面积”的一部分。书中关于圆环的介绍很少,例题内容很单调,如果只按例题讲解,学生也会理解,但是很多概念学生没有印象,靠老师的强加记忆,事后肯定记忆不扎实,对很多术语以及公式的推导,时间久了,学生不会记忆犹新。在上课前,我反反复复地研究思考,查找资料,设计了好几套方案,总觉得不合适。

  “圆环面积”是在“圆的面积”计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的面积计算”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太困难,但圆环却要把握住外圆和内圆这个形成圆环的本质问题。根据以前的经验,也总是通过实例,也就是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圆环的面积该如何求,但是总有一部分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总有疑问,如何改进呢?我在教学的时候首先让学生明确概念,应呈阶梯状、分层次来理解。

  要学生亲自动手画一个半径是6厘米的大圆,再以这个圆的圆心为准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同心圆,并且强调同心圆,板书同心圆,要学生解释什么是同心圆。学生理解后进而剪出同心圆,看看得到的是什么图形,学生举起手里的图形,引出圆环,板书课题。并要学生自己给圆环下定义。

  然后是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圆环。

  用课件出示轮胎、光盘、胶带、机器零件等,使学生对圆环有了初步的印象,通过观察或量一量圆环,你有什么发现?此时的学生对圆环已有了深度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出示一些同心圆和不是同心圆的图片让学生分辨,明白圆环是同心圆。

  第三步,则是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即外圆半径和内圆半径、环宽,并通过练习来巩固认识。经过上面一系列的缓慢过程,有实际操作,也有课件演示,还有练习,非常形象和直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下面的求环形的面积做铺垫。

  实践操作圆环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知道,只要把外圆内的小圆去掉,剩下的就是一个圆环,圆环的面积不就是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吗?从而总结出圆环面积计算的方法。而后是例题,求圆环的面积,自然而然,学生肯定也明白了怎样求圆环的面积,并且会推导公式。这样的课堂,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及动手动脑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新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

  有了亲身的体会,学生很容易求出圆环的面积,但是为提高课堂效率,仅此一点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接下来我打破常规,没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出示练习题目,进行单纯的练习,这样做学生也会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随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我们知道了圆环的面积如何求出,必须知道外圆和内圆半径。如果给出了两个半径可以很简单地求出圆环的面积,但在实际生活中是不是只会给出半径,求环形的面积?如果不是,还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经过这一过程,学生展示出了各种类型。事实证明:让学生尝试计算,分析验证,不但能巩固加深所学知识,更能使学生防止做题时出现各种错误,更能应用自如地处理外圆半径、?仍舶刖丁?“环宽”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容量大,既有基础又有拓展,学生的积极性也极高,全体参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通过以上的各个环节,我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重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做到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充分发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这节课有许多欣喜的地方,也有令我遗憾的地方。自己没有掌握好动手操作的时间,占去了很多时间,使课堂后半部分时间显得太紧。还有就是自己准备很多拔高的练习题,都很精彩,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来得及做。但不遗憾的是我从中发现了自身的缺点,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逐步改进,日趋完善,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

  “做数学”能够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