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sansa202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35年多以来的日益深入,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日益增多,尤其是落后地区的边境国门大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键坚持大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更加重视大学生群体的激励机制,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内化为行动的本能。

  1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良现象

  1.1 民主参与意识相对薄弱 第二个学期后愿意参加班委竞聘、参与班级管理的学生减少,很多学生认为班级工作会影响到自身的娱乐学习等。在班级民主评议某项工作时,与自己无关时,民主无意识的学生增加,不赞成也不反对。

  1.2 极少部分学生法制观念相对薄弱 虽然,在进入大学之前和进入大学后的新生入学教育中都有大量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但是极少部分学生缺乏法律信仰,认为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费用太高,而且打官司的结果也不一定能尽人意,甚至会选择私了。

  1.3 部分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相对淡薄 部分学生受NBA等一些崇尚个人的西方竞技体育的影响,在团体体育比赛中个人主义至上,认为一个人可以改变结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部分学生怀揣“事不关己高高关起”的生活理想,直接导致沟通和人际关系的障碍。

  1.4 勤俭节约观念淡薄 食堂里的“光盘行动”还有待加强。有的学生淘宝成瘾,买了很多名牌衣服鞋子只穿戴一次就低价变卖。部分学生外出,即便是去很近的地方,都会嫌走路太累而选择打车。

  1.5 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部分学生只有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才会去自习室,考试坚持过关即可,而不是为了以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技能为核心的就业竞争力。

  1.6 人际沟通问题凸显 随着手机的普及、功能的日益增加,手机已成为部分学生最好的伙伴,很少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交流沟通,人际沟通问题凸显。

  1.7 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专业化欠缺 目前少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存在思想观念落后、理论功底不硬、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需要通过培训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从而有效完成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在于坚持大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强化大学生群体的激励机制,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内化为行动的本能。

  2.1 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进行充分的认识,将大学生视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统一权利和责任。

  将主体性原则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为核心,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自我学习的潜能,培养自我适应的能力。另外,学校、国家及社会等需要共同努力,建立健全协调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2.2 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的过程中,激励机制是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大学生的潜能;便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便于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首先,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通过增强大学生的觉悟性,强化认识能力,这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同时利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人、武装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其次,便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强针对性。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相比,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且身心特点有着差异,其特点主要表现为:蓬勃向上、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可以说这是大学生思想的主流。再次,便于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与理解。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激励过程是与大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通过这种互动,一方面有利于彼此之间加强理解和沟通,另一方面借助激励机制,进一步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建立起理解、信任的关系。进而便于寻找大学生的激励点,同时引导大学生勇敢地去创造、去奉献,巩固和强化向心力和凝聚力。

  2.3 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主义制度来说,其优越性主要表现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要求高校要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生态环境的构建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其著作中揭示了“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创造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间相互创造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而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作为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有关问题及对策分析

    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学生、社会各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组织下,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社会实践类型上来看,主要有:开展便民服务、文化辅导活动、法律宣传...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问卷报告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3.090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Surve...

    sansa2025未命名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理论研究文献述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6-0245-0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对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近些...

    sansa2025未命名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面貌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长期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出台了相关政策加以强调和说明。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

    sansa2025未命名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需要的研究??

    所谓需要,就是有机体缺乏某种物质时产生的一种主观意识,它是有机体对客观事物需求的反映。简单地说,需要就是人对某些目标的渴望和需求。这种欲望推动人一一定的方式进行积极地活动并且保持一定的持续性。需要被人体会地越强烈,所引起的活动也就越持久和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