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

sansa2025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要对数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而且也开始对各类题型有了初步的接触。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过的语文知识还非常有限,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这一阶段的学生常常会因为不能正确地审题而解错题目。正因为如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作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本文也就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解题前认真读题

  教师对试卷或者练习进行讲评时,往往会发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读题后常常能够很快找到自己的错误所在。这一现象正说明学生之所以解错题目未必是学生没能掌握好这一部分的数学知识,很有可能是由于没有认真读题才造成了错误。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低年级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

  要想正确审题必须先认真地读题,也就是说审题的前提基础是读题。是否认真读题目是学生能否审清题意的关键,要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题意,就要先把题目中问题和条件的关系整理清楚,明确好自己所要解答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为之后的解

  题打好基础。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之前先让他们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尤为重要。为了增强低年级数学题的形象性与趣味性,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习题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图文结合的题目。有时,解题所需的具体数据并不会直接在题目中通过文字表现出来。例如“48颗扣子一共能够做几件”这类的题目,有很多学生在解答时会感到迷茫,有些学生会认为“这道题目只有一个条件,是有问题的,无法解答。”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让学生学会看图,使其能够从图片中得到条件,继而对题目进行解答。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在解题前并没有认真地读题。有时学生刚一读完题还没留出时间仔细思考就写出了答案,有时甚至还没有读完题目就开始下笔解答。像选择、填空这类比较简单的题目,低年级学生往往会轻视,非常草率地就写下答案。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因为思维定式而出错。比如填空题等的简单题型。学生总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办事。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如看图写算式:一个实线圈里有5只小白兔,实线圈中有一个虚线圈,虚线圈中有3只白兔。列式没有做任何提示。学生拿着笔就开始写加法算式。当我说:“请仔细看图,里面是一个虚线圈?再想一想,应该怎样列式?”再如2=3-( ),学生产生定势思维,认为等号只是在算式的末尾,导致写出来的结果是:2=3-5。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往往学生解题错误并不是因为题目本身较难,也不是学生的数学概念没掌握好,而是因为学生没有在解题前先认真读题的习惯。

  二、读题方法

  1.审准关键字

  很多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进行审题后依然不能真正理解题目的内涵,对数量之间的具体关系很难真正整理清楚,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这些学生不能够把握题目当中最核心的字、词。这和低年级这一年龄阶段的小学生本身思维上的特点也存在着很大的关联,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看问题往往只注重整体,却常常忽略了事物的细节部分,正因为如此,学生经常会因为忽略了题目的关键字或词而对题目进行一些错误的解答。比如长颈鹿身高610厘米,大象身高240厘米,长颈鹿比大象高多少厘米?这里的“比……高”表明了是求两者相差多少;再如,小明有17张邮票,小红的邮票比小明的3倍还多5张,小红有多少张邮票?这里的“比……的3倍还多5张”也表明了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抓住关键词不仅能为学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还能让学生注意到后面的这个例子要用两步来进行计算,杜绝学生的粗心大意。

  2.理解数学语言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强,又非常精细的学科,其每一个概念、定义或者专业术语所要表达的含义都是非常精准的,不会出现含糊其辞的现象,数学问题中的结论也不存在模糊的部分。所以说学生要想准确理解一段数学语言,就一定要先对这段数学语言所相关的定义、符合等数学概念有准确的理解,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自己理解不清的字或者词。在数学语言的描述上常常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符号间的些许差别,也往往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要对数学语言的精确性进行强调,使学生了解到用心理解题目当中每一个字眼的重要性,不能得过且过,随便猜测自己所不理解的语言含义。可以在学生读题的过程中,提醒学生用一些标记性的符号对自己所不理解的部分进行标注,审阅、理解或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再对题目进行解答,以保障解题的正确性。比如,一道题目问“小红和兰兰各有多少朵红花”,就要求学生用红线把关键性的“各”字用横线划出来,并请学生对这个字在题目中的具体含义进行讲解。

  所以,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把每一个题目当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详尽分析,帮助学生对这些题目的核心部分进行更好地理解。并且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对题目当中出现的重要词汇进行标注,以起到强调的作用。在学生对关键词汇不理解或者对概念比较生疏时,教师有必要仔细地帮助学生对题目中的重要词汇进行整理,并且对学生所不理解的部分进行讲解,在教学的最后让学生对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自主进行记录,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掌握更多解题思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细致的推敲

  所谓推敲,就是要对字句间的意思做到精准理解,在面对精准的数学问题时,也必然对题目的含义进行仔细推敲。特别是在解答应用题时,一定要对题目当中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缜密推敲,   以真正了解题目的意思,从而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此类案例如下:“三年级的同学一起给学校花坛种花,一班的同学种了40朵,比二班的同学多种了5朵,那么二班的同学种了多少朵花?”在遇到这种问题时,不少学生仅仅因为看到“多”这个字眼,就认为这道题目应该用加法来解。而有的学生一时难以弄清楚到底是一班同学种的花多还是二班同学种的花多。这时就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对题目进行反复地推敲,找出“比二班的同学多种了5朵”这一重要的语句,把上下文进行联系,将这一缩减的句子补充完整,变成“一班的同学比二班的同学多种了5朵”这样就能很容易地看出其实是一班同学种的花多,二班同学种的花少,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但是,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仅仅看到比谁多、比谁少这样的语句,就盲目使用加法或者减法进行解题,这样缺乏对题目推敲的做法显然是存在着很大弊病的。

  三、通过灵活的教法让学生理解题目

  1.动态图

  上文曾经提到小学低年级学生所面对的数学问题往往会以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呈现。由于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平均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还远远不及成人,因此学生常常会因为观察问题不仔细、不全面而造成没能准确地理解题目当中所给出的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由于这种实际情况,教师在对题目的意思进行讲解分析时,就要尽量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化,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由于材质的局限,当前纸质教科书上的图片只可能是静态的,但在这些静态的图片当中常常隐含着解题所必须的一些数量关系。以低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及理解能力而言,要在一张静态的图片上观察出数种数量上的关系是非常困难的,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当代技术的优势,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并运用其中的动态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答问题。

  2.摆教具

  教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常常会发现,运用一些更加直观的手段进行教学或者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对于这些年龄尚小的学生而言不失为一种更好的教学方法。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

  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对问题有更深的领悟,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解题目的含义。而利用教具进行教学就是一个帮助学生直观认识问题的好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一些相关的学习工具进行操作,这不仅仅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培养学生形成较完备的形象思维,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且易于理解,这必然更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掌握。

  总而言之,要怎样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这一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这需要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善于思考,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精雕细琢。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题目的解法不尽相同,但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必须先审清题意,可以说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审题能力才有可能促进学生在思维上的发展。作为教师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不断进行研究与探讨。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俗话说:习惯决定命运。结合多年来的小学教学经验,我发现很多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差,如课前不进行前置学习,课堂开小差、不积极参与活动,课后敷衍复习,甚至不复习等。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礼仪文化

    一、当今小学生表现出来的社会现象 (一)有一部分小学生根本不懂得尊老爱幼,以自我为中心 早上坐公交的时候,由于是早高峰,车上人比较多,一般人是不会有座的,突然过来一辆有几个空座的公交,就在大家准备上车的时候,一个小学生过...

    sansa2025未命名
  •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初中美术课的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35-01 一、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多种感官来提高对初中美术的学习兴趣? 初中美术是一门适合直观教学的视觉类艺术,如果单纯的利用传...

    sansa2025未命名
  •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口头和书面形式进行交流的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按照这个原则,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如何运用语言的能力。但受应试教育的影...

    sansa2025未命名
  •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该如何着重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呢,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点着手培养。 一、创设数学情境,调动学生未知欲...

    sansa2025未命名
  •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使人一生受益,但是好的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形成的,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一旦养成好的习惯就会让人受益匪浅。但习惯分为好的习惯和坏的习惯,好的习惯能对人形成积极的影响,坏的则恰好相反。所以从小学开始就要培养...

    sansa2025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