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社会高层次人才的身体健康成为现代社会备受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任务,学生的身体健康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身体健康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身体条件,还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国家教育部在2000年12月颁发了新制定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在新大纲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充分体现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之中,这为学校体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因此对于体育工作者尤其是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应该对体育教育进行重新的认识定位,体育教育不仅承担着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一、民办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各种民间资本的办学,以及高等院校的招生不断的扩大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比较大,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现代社会的关注,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其升学的心理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更值得社会的关注。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除了提高学生的知识以及技术技能以外还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积极的迎接社会各方面的挑战。民办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具有着特殊性,他们处在一个身体发育成熟期而心理发育正在趋向成熟的阶段,由于社会的关注对较差以及社会的偏见对他们的心理发育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这样将造成他们看看问题比较片面,个性倾向不稳定等。而体育教学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任务以外,还承担者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而体育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樊新生(2000),崔明(1996),潘小莉、甘晓伟(2000)通过对大、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对体育锻炼持积极态度并经常参加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自身的特点、内容、形式和手段,结合有意识、有目的的心理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民办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一)民办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影响。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学校培养人才的优劣成为评价学校重要内容。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等人才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知识水平,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多样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内容能够不断引起学生体育兴趣也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体育自身的主要特点就是具有竞争性,学生在体育竞赛活动中或者完成具有较大难度的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会提高他们自信心,也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运动中产生成功和愉快的体验,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帮助。多类型、多层次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可以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得以发挥,在各自擅长的项目中找到乐趣,展示才能,从而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民办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对学生挫折能力提高的影响。挫折能力的提高是现代社会大学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是学生现代生活得优越性使他们抵御挫折的能力不断的降低,这主要来自于家庭的过度呵护。而体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挫折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这主要是因为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困难性,学生在完成各个技能的学习中除了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求他们依靠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障碍或者困难,很多体育动作的学习都是在不断地失败和成功中逐渐形成,这些成功和失败对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和敢于承担困难、挫折的品质提高具有很重要的帮助。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面临的特殊群特的大学生应该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设计影响学生心理挫折方面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不断战胜困难和超越自我,增强勇气和信心,逐步形成各种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个性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
(三)民办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对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在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尊严,在教学中所采用赞扬、肯定、以及鼓励的语言和表情,减少侮辱或者否定学生的语言,在公用场合不当众批评学生,尊重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采用方式不适当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生的自我感觉,也会影响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当学生感觉在同学面前很失面子的时候就会产生报复心理,或者过激行为。因此,在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我或者同学的错误动作,使他们不互相起哄,互相谴责,鼓励他们相互帮助。这对他们建立良好的、融洽的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帮助,这也对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有利于学生之间产生深厚的友谊。对防止学生因性格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人际交际的焦虑也会产生积极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