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高校实验课程与科研训练项目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比较

sansa2025

  高校实验课程与科研训练项目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比较

  一次荣幸的机会,我参加了学校接受省级实验示范中心时进行的一场座谈会,当时就高校实验课程和科研训练项目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思索,发现就这两者在多个方面存在着不同,通过整理我将从涉及知识的范围、深浅度,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分析比较。此外,还淡了两者在经费上的差别。

  一、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影响

  (一)高校实验课程知识内容更具综合性

  高校实验课程更具综合性体现在其教授的课程的综合性上,即在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上存在差异。普通高校将独立的四大化学经过弃旧存新、去粗取新,将教学体系进行重组,将多门分支学科进行交叉,将相似分支学科进行整合,建立了既层次分明又相互联系的实验教学课程新体系。因此,学生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强其在各个化学分支学科的实验能力。就物质的分析方法而言,学生将接触到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

  以上的图表只显示了部分实验课程,通过学习物质的分析、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以及物质的合成等方法,全面掌握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学生通过三到四年的时间锻炼,化学知识全面发展。

  而学生科研项目学习的范围就相对狭窄多了,更具针对性。高校学生的科研项目是有专业指导教师指导的,而指导教师通常是有特定的研究方向,所以学生科研项目是跟教师研究方向相关的内容,虽然研究方向依然有多个分支,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方向。

  (二)高校实验课程与科研项目在知识深浅上的差距

  高校实验课程是集体授课的,学生进行预习后在一个共同的实验室接受实验教学,是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平台。学生通过实验课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通用的实验操作技术,如正确使用电子天平以及大型现代分析仪器。学生所要掌握的内容较全面,由于课时限制以及其他因素造成学生学习的内容较为浅显。

  从这个层次上比较,科研训练则更具深入性。学生在特定的科研室接受导师的指导,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上都比日常实验课程更具一定度难,因此学生需要更多的课余时间去深入学习和反复练习。如有机合成需要加热,在日常实验课程只是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加热套加热、水浴或者油浴加热,而科研训练时,学生会使用微波加热仪,学生不仅要学习微波加热仪的操作,还需要学习微波加热的原理和优缺点。

  (三)高校实验课程与科研项目共同培养实践能力

  高校实验课程和科研项目都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实验课程是面向每位学生展开的,学生能够通过正确地使用仪器设备,认真观察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科学严谨地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培养严谨求实的好。但由于仪器设备的短缺或其他因素,学生往往组队进行实验。如使用红外光谱法测定物质时,就需要学生放置样品后立即测量,则需要多人合作。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之间培养了默契的合作能力,而且学生共同讨论学习,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科技创新活动独立性强,但不等同于不需要合作。由于科研项目更具深入性,科技创新团队的反而更具系统性,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实验存在难度,需要将多方面的知识综合应用。一个完整的科研项目的每个环节需要专门的学生负责,而且负责的学生是对该环节较为熟练的。如有机合成实验中,投反应原料、反应液处理、实验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都有专门的学生负责,而项目方案的设计和优化又需要队员的共同讨论探究,通过查阅文献、检索信息和其他信息源,培养学生获得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学生既合作又分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优点,也相互学习了他人的优点,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养成自我提高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四)科研项目更能培养创业创新能力

  高校实验课程是有固定教材的,也就是说学生是实践已经设计好的实验,具有较强的仿真性,该实验是已经经过优化的,如最适宜温度、最合适反应时间的选择。这样照本宣科虽然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探究实验方案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比较下,学生参加科研项目是没有专门的课程依据的,学生自主进行课题选择和项目方案实施。对于项目方案的设计,学生需要探究最佳条件,如最佳温度、最佳反应时间、最佳溶剂和溶剂比等。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对方案进行优化,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开发新的实验方案。摆脱以往以验证性为主的局面,学生的科研意识逐渐加强,更加符合科教兴国战略。一个科研课题需要较长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往往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如今学生科研能力更被企业重视,在招聘员工时,比较重视动手和实践能力的考察,以及吃苦耐劳精神,参与学生科研项目的学生在这方面更具优势。

  二、经费投入的差距

  地方院校由于经费短缺,在基础的四大化学实验项目中,部分实验内容会重复,有的实验选题陈旧,实验的趣味性差,导致学生对实验没有强烈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虽然做了大量的实验,但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并不深刻。也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验仪器陈旧,与所选新教材不符,学生难以掌握实验操作技术。另外,学生难以一人拥有一套仪器,无法全部掌握方法,会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

  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下,近年我国明显加大了科研经费的投入。2012年7月,国家科技部调研室主任胥和平研究员表示:“2011年我国的科研经费投人已达到8600亿元,预计到2015年不会低于1. 5万亿元。” 在国家越来越重视自主创新的背景下,我国的科研经费投入也将保持着年均2%的增速,并且要求“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的研发经费能够达到GDP的2. 2%。近年来,高校作为国家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托,承担了大量的科研课题,为我国基础研究及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就我校而言,有院、校、市、省级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更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支持项目。在学院和老师的支持下,有了更加良好的科研环境,学生更加主动去参加科研项目。

  三、结语

  高校基础实验课程和科研训练项目对大学生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发展学生能力上两者有其独特的作用,应趋利避害,发挥两者间的互补作用,使学生掌握全面并且深入的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共同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大学生应在学习实验课程的基础上,走进科研室,主动接受科研训练,不断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尤其在这个急需创新型人才的社会,更要厚积薄发,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一名有创造能力的人才,不管是在化学专业还是其他领域。对于高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发展,充分发挥两者对学生能力的促进作用。

  高校实验课程与科研训练项目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比较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胜任能力框架构建与评价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深入开展,传统的评价制度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弊端。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对学生能力框架的研究。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所接受的知识与能力的训练只有与未来的工作环境相联系,才有助于...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把数学思想方法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47-02 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是贯穿数学教材的两条主线:其中数学基础知识是一条明线,直接用文字形式写在教材里;数学思想方法则...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职学生“在校无所学,出校无所用”现状研究分析

    0 前言 在进入高职学校任教前,一直对高职教育不是很熟悉,在企业中接触到的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经常表现出挫败感,不敢独自担当重任,并且一致认为在学校什么都没学,五年前进入高职院校任教,对高职教育逐渐认识,却发现在校高职生与毕业生不同...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析如何培养中职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实行新的课程改革将为构建一个让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彰显出当代学生的自主能力与个性特点提供最强有力的助力。学会欣赏音乐,不仅能陶冶情操,缓解、调节学生紧张的学生生活,还能对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办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论从思政意识形态管理视角下看高校学生管理

    当前,国际交流越来越广,文化冲击等众多因素都促使高校辅导员担当起教育学生的重要责任。随着经济、政治、文化交融深度的不断深入,意识形态的争夺愈加复杂、隐蔽。此外,网络舆论呈现出理性和非理性相互交织的局面。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和以身作则的影响,大...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