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基于三学期制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探讨

sansa2025

  基于三学期制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探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但由于时代发展飞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途径、效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实践模式的弊端日趋突出,如实践活动不系统、实践参与面不广、实践成效难考评、实践资源较少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是一项重大课题。

  一、“三学期制”概述

  “三学期制”是将高校传统的“两学期制”调整为“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即将以前的春、秋两学期变为秋、春、夏三学期,适当缩短原秋、春学期的周数,增设5周左右的夏学期。新增较短的第三学期作为社会实践学期,集中组织大学生开展“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三学期制”有利于总体规划实践活动、扩大实践活动参与面、考评实践成效、整合实践资源等,对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三学期制”的重要作用

  (一)总体规划,确保社会实践系统性

  新增较短的第三学期――社会实践学期有利于合理规划、集中组织大学生开展带薪实习、“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使社会实践活动系统化、科学化。首先,第三学期设置在每年暑假中,五周左右,期间可采取点面结合、集中和分散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实践活动的连续性;其次,以三学期制为契机,按照“大一体验性实践、大二认知性实践、大三专业性实践、大四就业见习实践”的思路,分层次、分类别、分年级、分专业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有针对性地规划实践内容。例如:大一深入农村,安排“学农”;大二深入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大三深入企业,安排“学工”;大四开展带薪实习,进行“预就业”。还可在主体实践项目中穿插“三下乡”等活动,做到实践内容丰富化和实践形式的多样化,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实践愿望和实践需求。

  (二)完善制度,促进社会实践全员化

  三学期的设立有利于社会实践相关制度的实施,从而促进社会实践全员化。首先,社会实践已纳入学分制,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了时间和任务的具体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更加明白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其次,三学期制明确了教师责任。由于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则各社会实践环节应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进入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必须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开展一定课时的课外实践,同时在三学期中,由于处于暑假中,任课教师有较充分的时间对实践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教师参加和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作为考评教师的重要依据。这些配套制度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广大师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社会实践活动全员化。

  (三)科学考评,推动社会实践有成效

  实行三学期制后,由于实践活动在集中时段集中开展,有利于三学期教育内容――社会实践成效能得到科学考评、建立激励引导机制,从而推动实践出成效。对于社会实践的负责领导,可对其统筹领导社会实践工作的情况进行考评,并将其考评成绩作为其晋升的政绩;考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对社会实践工作的指导效果、参与积极性,将教师是否参与指导实践、实际成效如何作为其职称(务)、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情况,可要求学生如实记录社会实践活动各项资料,对活动全程进行追踪了解和指导,实践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实践时间、内容、实践单位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指导教师意见、学生的实践心得或总结报告等,综合考评得出成绩,最终形成学分;对实践的组织者,也可按教学、实习计算工作量,发实习补助,其科研成按教师科研项目对待;对实践的组织单位,也可与其工作考评相结合。在三学期结束后,还可对活动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奖励,推动社会实践有成效。

  (四)资源整合,争取社会实践社会化

  三学期制的设立有利于争取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并对其整合利用,促进社会实践社会化。具体体现在:首先,教师能更加合理安排教学、科研和实践指导的时间,能集中精力参与三学期的实践全程指导工作;其次,在社会实践学期中,各院系能充分发挥院系特点,可牵头组织某项实践活动,其他院系也有时间和机会参与此项活动,进而形成实践活动特色鲜明、院系联系紧密的氛围,三学期制为院系间社会实践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第三,三学期的设立,迫使各高校走出校园、积极主动寻找实践单位,确保三学期的顺利开展,同时由于学生能在较长时间里参与实践锻炼,这为企业接受学生在企业内部实习实践创造了条件,一方面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加就业机率,另一方面企业也可发现优秀学生,为企业的人才招聘提供人选。校企之间的合作,可增加彼此的了解,为学校构建稳固的实践基地创造了重要条件;第四,三学期的设立地方政府支持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契机,地方政府可建立社会实践联席会议,给予接纳社会实践的企业税收优惠,规范社会实践的安全保障和合同管理,形成关心、支持社会实践的良好社会氛围。

  基于三学期制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探讨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促进美育教学需提高学生审美趣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43-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大学生创客谈赫哲族旅游纪念品设计

    0 引言 赫哲族作为中国黑龙江省特有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不到5000人,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一种以渔猎为生的民族,其先民的历史可追溯到6000~7000多年前,超过千年的历史使其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赫哲有本民族...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农村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问题和方法

    在农村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习题练习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只要设计合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不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情趣,保持学习热情,弥补传统习题课的劣势,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教学摸索。...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当代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探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教材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章内容。本章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三个层面,对爱国主义进行了较全面的阐释,对大学生怎样理解...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105-01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现状及对策分析

    1 引 言 学生会作为高校重要的学生组织,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学生会干部作为学生干部代表,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影响着他人和自身的发展和成长。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历,针对当前学生会干部队伍...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