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sansa2025

  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学生管理模式僵化、手段单一。长期以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手段单一且被动。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缺少“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的工作理念。管理方法僵化、呆板,常以“说教”和“处罚”为手段,以管理学生为目标。这使师生间缺少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这还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管理和学生的成长。

  (二)信息多元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新问题。今天,我们已经步入了网络社会,它使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快速的获取信息。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阅览各类有益书籍,学习和掌握课堂以外的新知识,使知识范畴更加开阔,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

  (三)高校资源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管理工作需要。目前,高校学生管理队伍数量不足,甚至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教育部的规定限额。这加大了辅导员的工作量,根本无法进行精细化管理和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些高校缺乏对学生队伍的建设,使辅导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并且对辅导员这一职位不加重视,待遇偏低。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辅导员工作定位不准确,职责不清,陷入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但是,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却已陷入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从新生入学到毕业,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文件上传下达,会议、活动的策化、组织、参与,导致辅导员无法集中精力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

  (五)情感、升学、就业压力使大学生心理问题凸显。近年来,高校学生中独生子女数量增加。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缺少人际交往技巧,沟通能力差。在大学中,学习方式的改变使一些只会被动学习的学生不知所措,这让很多适应不良的学生刚一入校便出现了人际交往障碍、学习困难等心理问题。很多大学生心理发育滞后,思想不成熟,常常在面对情感问题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二、解决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

  (一)针对学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运用人本管理,就是要把人作为最重的资源,考虑学生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等综合情况,从他们的需要出发,发掘学生潜力,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作为推动整体发展、实现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动力。这样做不仅加强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还有效避免了学生管理者只从工作立场出发,单方面要求学生接受教育和管理,忽视学生的需要与权利。

  (二)互联网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和便利。辅导员可以借此与学生们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从而达到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辅导员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通过多途径使学生认清网络的虚幻性和信息的庞杂性,并对其上网行为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规范,加强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

  (三)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领路人。高校要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与管理,作出整体规划,并进一步明确其工作内容和职责。这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校园稳定的前提保证和长效机制。辅导员要热爱学生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高校要鼓励爱岗敬业的辅导员继续深造,加强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学习,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从而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专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

  (四)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包括:新生的入学教育、建立电子档案、日常管理(考勤、请假等)、团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评奖评优、违纪处分、就业工作等等。高校应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工作定位和岗位职责,将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剥离出来,专心从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理论研究。学校各部门也要摒弃“与学生有关的一切事情都找辅导员”的观念,不要随意把事务性工作都强加给辅导员。

  (五)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心理辅导可分为三种情况进行:第一,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辅导,如面谈、书信、电话等形式。学校还可以建立相关网站,为学生提供在线咨询。第二,对于学生的共性问题,如人际交往、情绪管理、自信心问题,可以开展小组或集体辅导的形式进行。第三,可以根据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进行辅导。比如新生入学、考研、择业时,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困扰。

  21世纪需要是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认清新形势,更新观念,要将管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对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积极开展讨论,并迅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高校要建立一支素质高、有责任心、业务能力强的学生工作队伍,并积极探索其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使辅导员全身心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力军,成为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办学和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最直接的引导者和实施者。

  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分析

    一、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学生管理进步的内在要求,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也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服务内容。目前高校学生管理系统的开发,多是针对高校的整体管理,涵盖了学校的科研管理、财务管理...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若干思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指的是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并且由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管理人员负责,保证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活动可以健康开展,从而保障学生的根本权益,消除不利因素对高校学生产生的影响。近些年来,...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研究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如今,精细化管理不仅仅只用于现代化企业管理中,还被高校应用于学生教育工作中。要想合理精细化管理理念,必须了解其含义:精细化管理是指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通过精确定位、精益求精、细化...

    sansa2025未命名
  • 论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骨干的积极影响力

    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力是高校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学校管理中各个方面的力量。在相关各因素中,学生骨干的自身素质无疑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大学生骨干是一支在学生当中有着特殊作用的群体,他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学生各方面行动的...

    sansa2025未命名
  • 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心理契约模式探讨

    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契约模式,其实质就是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在具体组织开展的学生管理工作实践过程中,与对象学生群体之间建构形成的,以高等院校内部学生日常管理制度为基础,以健全和优化高等院校在学生群体的基础性人格认知结构...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10-0239-01 在新的教学环境和新的管理背景之下,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矛盾。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

    sansa2025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