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sansa2025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154-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个要求看似不高,但农村小学生却很难达到,因为农村小学生不爱作文,不爱作文的主要原因是写不出教师要求的既有意义又符合章法的命题作文,只是千篇一律地按照老师的标准化的要求去编造。这样的作文已不再是学生“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活动”,也不是学生“一吐为快”的愉悦体验, 只是成了一种枯燥的“技术活儿”。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让学生喜欢作文,会写作文。

  一、捕捉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

  儿童对某事物的喜爱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许多兴趣都是靠教师“引”出来或自己体验出来的,但一般的农村小学生认为自己能力、水平有限,写不出好作文,缺乏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引导学生捕捉写作素材,说和写他们熟悉的事物,说和写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如引导学生说写农村常见动物小猫、小狗等。他们对这些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非常了解,对这些小动物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表达起来如也数家珍。有了这个基础,再提高要求让学生就这些动物写一两篇童话故事,学生兴趣盎然,无须苦思冥想,而是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作文源于生活”,农村学生的生活更像万花筒一样多姿多彩,既有捕鱼捉鸟的惊险与乐趣、春耕秋收的忙碌与喜悦,又有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及层出不穷的新人新事。应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条件让学生走出校园,有意识地观察大自然的风雨雷电、日落日出;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城镇、乡村的巨大变化。如指导学生写春天,先开展“春天在哪里”的寻春活动,让他们在广阔地天地里自由地尽情发现 ;要求他们寻找新颖、独特的题材;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参加。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 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思维,使他们敏锐地发现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春天、描述春景,有的同学找到“绿芽初现”,有的找到了“春‘河’鸭先知”……这样,学生拥有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想、所感,为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闪耀个性色彩的作文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对于农村孩子只要用恰当方法引导他们捕捉写作素材,就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只要教师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捕捉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强化了观察兴趣,能够使学生 学生就能养成主动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就能喜欢作为,就能写出好作文并形成以真情实感表述真心真事的文风。

  二、多种方式训练,激发表达欲望

  实践证明,儿童在社会生活中,面对陌生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很自然地流露出了强烈的探索欲望。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这就告诉我们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教师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积累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写作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模糊的表象清晰起来,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广泛、有新意,要求学生用写日记的形式积累材料,以备不时之需。使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表达的欲望和自信是作文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除来源于学生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外,还来源于写作的合作与交流中产生的成就感。在习作指导中,根据习作目的与要求灵活采用“试试”、“谈谈”“记记”等不同的练习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三、更新作文观念,促进技巧形成

  学生要在小学阶段把句子写通顺,把话写明白,把想写的事情写具体,打好作文的基本功,除了捕捉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和多种方式训练,激发表达欲望外,促进技巧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而促进技巧形成的关键是练好“小”作文 。

  1.写篇幅短小的片段

  训练小学生多写篇幅短小的作文,加强片段仿写,练就扎实的写作基础。如果是写人,我们就围绕重点写外貌;或动作;或与别人的对话;或者他做的一件事情。要是写景写物不要求一应俱全,只要求围绕一处特点,着重写它的一个侧面……训练时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练笔的方法,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主动去读,变“要我练”为“我要练”,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2.树立“大写作”意识

  写作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观察和想象,有赖于对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细致入微的情绪体验。古人说得好“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如果只着眼于写作课堂上的表达技巧的学习,是不足以全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惟有屏弃狭隘的写作观念,树立“大写作”意识,方有可能克服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老大难问题。要让学生明白作文的实用性;要让学生明白题材的选择和体裁的确定源于需要。要学会写感想、书信、新闻报道、日记等实用性作文,真正使习作成为学生的生活的一部分。

  3.“习练”参与“实践”

  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之技能,非语文教师强加于学生之作业,学生亦可历久益明,习之益加勤奋。”这就告诉我们,习练舞台在课堂,而课堂又必须面向大社会。交际的工具,唯有在实践的大环境中磨练,才能更加有利于技能的掌握,进而熟练技巧。

  “立足农村,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是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的根本。我们只有从农村实际出发,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乐于交流等习惯,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村题材与习作知识紧密联系,促使他们形成技能技巧,才能逐渐使学生爱写作文、写好作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可见培养自学能力是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核心和归宿。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

    sansa2025未命名
  •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反思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03-02 《新课程标准修订)》重新提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展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而阅读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小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阅读的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直接的表现。学生只要对学习和阅读产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对学生的学习引起高度的重视,才会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应当根据小...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如何培养小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对视唱练耳的学习兴趣

    “视唱练耳”练习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听”和“唱”。在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是其基础课,对于音乐学习而言,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老师的教,无论是进行声乐学习还是进行器乐的练习,视唱练耳的基础都必须良好。而进行声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提高学生音乐方面...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独立的数学思考习惯

    独立思考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需要从小养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从小抓起,落实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而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并不能顺利达成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对数学教学进行全面改革,要想方法来诱发学生思考...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