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农村中学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研究

sansa2025

  农村中学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研究

  科学素养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Conant J.)在1952年首次使用该词。最初将科学素养的概念用于基础教育领域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斯坦福大学教授赫德(Hurd P.),他在1958年使用了该概念。但对科学素养内涵的界定至今仍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要属芝加哥科学素养国际发展中心主任J.D.米勒(Jon D.Miller)于1983年在《科学素养:一个概念和经验的回顾》一文中的观点,他提出了科学素养概念的三维模型,“它包括三个维度:(1)对科学原理和方法(即科学本质)的理解;(2)对重要科学术语和概念(即科学知识)的理解;(3)对科技的社会影响的意识和理解。”他将科学素养的定义概括为:“在某个社会中为满足一些角色功能所需要的基本可以接受的知识和技能水平。”21世纪初,我国启动了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针对科学课程,教育部出台了《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素养包含“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的内容。

  一、农村地区学校是科学素养教育的主要阵地

  1.关于科学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教育资源的匮乏,学校在课程设置和资源保障方面也优先考虑这些“主干”课程,因此投入科学课程方面的精力少之又少;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接收的大都是留守儿童或者住宿制的儿童,学校除了要承担教育教学方面的本职功能以外,保护孩子安全成了学校的另一主要职责,而且由于农村地区相应配套的其他社会力量较为薄弱,如警察、医院等,学校将其有限的精力又拆分投入到这一领域。总的来说,农村地区学校对于科学素养的教育,在学校各项职能清单上,处于末尾阶段。

  2.关于科学素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不到位

  科学素养的内涵已经覆盖到科学和人文的各个学科,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各个学科的努力,大多数教师把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归结于科学课程和科学教师。此外,学校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也较为单一,对科学素养的教育普及仍局限在课本上,由于教育教学资源的紧缺,甚至连计算机互联网教学都难以开展。

  3.关于科学素养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到位

  我国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尤其是家长对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考核,很大程度上仍是“唯分数论”或者“唯升学率论”。科学素养本身作为人的一项基本素质,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形成的以科学文化为来源、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的个体素质,是不具有通过各种显性指标来判断的,这也直接导致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考量学校各项指标时很难将科学素养纳入在内,学生家长也没有针对学校在培养孩子科学素养方面的具体诉求。

  二、提高农村学生科学素养的几点思考

  1.提高中小学校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视

  中小学校仍是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素养的有力阵地。各级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把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养作为工作布置、开展和评价的要素之一,要充分认识到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对于学生自身成长至关重要。要在资金投入和设备建设方面有所考量和倾斜,要充分发挥这些资金和设备的最大效益。要加强城市学生的学习交流,通过开展科学夏令营、科学周末游等形式促进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提高农村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自身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素质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方向,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应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专业型教师走向综合型教师,实现文理兼顾;二是从教学者走向教育者,从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转变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留守儿童的父母要主动增加与孩子的接触时间,利用自己在城市的机会尽量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科学水平,力所能及地为孩子传递关于科学、科技方面的常识和知识。

  3.增加农村学生接触了解科学知识的机会和途径

  对于增加农村学生学习和了解科学知识的机会与途径,主要把握两个思路:(1)“送进去”,要通过开展科普进校园、科普进乡村通活动,利用科普宣传车,主动制作针对农村学生的科普知识展览,及时有效地将新鲜有用的科技文化知识传播给学生;要充分利用县市级的电视媒体平台,利用寒暑假等学生空闲时间较多的阶段,播放国内外经典的科学纪录片或者天空课堂,为学生假期提供科技大餐。(2)要“请出来”,要针对留守儿童家庭开展统计和普查,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父母开展宣讲,要教育说服家长利用假期时间主动带孩子去认识城市、了解城市;政府和社会组织也要为有意愿的企业牵线搭桥,组织学生到科技企业参观和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了解科学。

  农村中学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形成与建立

    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每一位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综合...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241-01 学生的积极性是发展教育过程中最好的一位教师,特别在小学生数学学习这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对数学的课程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数学知...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发展学生情感态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62-01 随着现代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少年学生生活在一个科技和资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学校、社会、家庭都过分强调...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

    随着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英语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必须。此外,英语作为一种国际交流工具,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学习英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能够用英语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交流的目的,而这正是建立在听的基础上。没有...

    sansa2025教育师范
  • 足球对中小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211-01 2015年3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为了响应政策的号召,各地市中小学都纷纷将校园足球运动开展起来了...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中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显性和隐性教育资源,从实践经验中可以看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采用这种教育方式无法提升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也就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这种情况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越性就体现了出来,对其...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