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幼儿教育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sansa2025

  幼儿教育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关键?~:幼儿教育;科学素养;培养

  在联合国正式官方文献中,“幼儿教育”概念已将儿童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概念取代,泛指针对0-6、7岁阶段儿童开展的教育。同时,也可将幼儿教育按广义和狭义划分,就广义层面而言,指可对幼儿性格、身体成长、情感等方面发展造成影响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在成人指导下参加社会活动、看电视等;而狭义是特指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1]。重视幼儿教育中对科学素养的培养,可为幼儿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科学素养概念及内涵

  美国科学教育协会认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下列特征需具备:(1)与人或环境在进行相处的过程中,可采用科学的技术、概念作出抉择;(2)可对个人意见和科学证据的区别分辨;(3)对世界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态度等。潘苏东博士的观点为,科学素养由科学观念、科学技能方法、科学知识三个维度构成。故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对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意义重大[2]。

  二、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具体目标

  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需重视其情感体验,可依据幼儿在认知上的特点,引导其热情参与,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调查对信息收集,可对实验、调查结果客观描述,进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颁布)对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有所概括,即对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激发,使其认识能力得以发展,核心是针对幼儿开展的科学培养培养以引导幼儿科学观察、激发兴趣、形成科学态度、积极对科学现象模拟等为主。

  三、幼儿科学教育具体特征及开展方法

  (一)幼儿科学考育具体特征

  儿童进入幼儿园后,脑、神经系统呈快速发展显示,幼儿末期脑重与成人相比,是其90%,可迅速建立条件反射,为幼儿心理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大脑发展的成熟为科学训练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且幼儿口头语言的发展是积极行探索活动的基础,故幼儿科学教育的特征为重视幼儿直接参与和感知,在对科学知识内容设置时倾向于启蒙性;重视教师合理、适度的指导[5]。

  (二)培养科学素养遵循的原则

  从幼儿心理发育所处的阶段和幼儿科学教育特征两方面进行考虑,在培养科学素养时,需对以下原则遵循。

  (1)安全性原则:在幼儿教育中,确保幼儿身心安全是最基本的要求。此期孩子具淡薄的安全意识,要想获取理想的科学素养培养结果,需首先遵循安全性原则。

  (2)时空性原则:对自然界的奥秘进行分析,其在于诸多自然现象的显现具特定时间性和空间性,如月亮的圆缺变化、海市蜃楼等,故对自然现象观察或模拟时,需考虑到地域条件和时机对自然现象显现的影响。

  (3)兴趣性原则:依据此阶段幼儿生理发育的特点,需重视其兴趣的激发和培养[6-7]。科学素养需具备最为基本的观察能力,而兴趣是达到预期观察目标的前提。

  (4)持续性原则:受幼儿时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特点的影响,为提高培养科学素养的效果,在观察诸多自然现象时,需间断开展,而非一次持续较长时间。

  (三)培养科学素养的方法

  依据幼儿时期儿童心智发育特点,观察和模拟试验为有效的认知事物与现象的方法和手段,幼儿教育以培养幼儿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为目的,将幼儿期儿童求知欲激发,培养其对世界奥秘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具体为:

  (1)观察法:积极观察是幼儿对知识获取以及对世界认知的较为重要途径,但幼儿在认知观察时,多为无意注意,认知观察对象的程度多由兴趣支配,观察时间短,目的性不强,且无法将事物或现象不同的方面联系起来,无法分析、理解所观察的现象的本质。幼儿期儿童可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对某些自然现象观察感知,且认为自然现象较为神奇,如看到云朵和彩虹等。幼儿期的儿童好奇心较重,且可将理解难度较大的诸多自然现象同神话故事进行联系,进而对自然界的奥妙和神奇加以认识。所观察到的内容越多,神奇和奥妙之处感知的越多,越有较强的成就感,对自然奥秘探索的兴趣越高,故自然现象的观察学习法在幼儿教育中非常有效。在具体观察过程中,老师或父母需细致指导,对认知目的明确,可增强幼儿观察积极性,全面清晰认知观察对象;依据幼儿认知特点鼓励其参与观察自然现象中,可对兴趣的持久性进行培养,指导正确的认知方法如同类事物对比观察等,可提高认知效果。实际操作时,自然界自然现象繁多,如动物奔跑、刮风等,要认识此类事件,需对规律进行掌握,应认真观察。具体方法为:首先,可对一个观察的现象确定,其次,可采取必要的观察工具辅助。再次,需持续观察一段时间,对基本变化掌握,如一年四季的变化,可借助尺子、直杆等,对同一物体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太阳下的影子长度进行测量,进而感知到太阳高度和四季变化的关系。

  (2)模拟试验法:幼儿有较强烈的好奇心,对观察获知的自然现象有诸多疑问,不会正确的理解和认知,故通常用神话或魔法对疑问解释。开展模拟实验可对幼儿有正确的认知进行引导,即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所看到的现象观察、分析,或借助现有场景对自然现象观察。如彩虹现象,可利用晴朗天气观察喷泉,喷泉附近有彩虹出现,而在非喷泉区域,虽阳光充足,天气晴朗,但无彩虹出现,故可对幼儿认知彩虹的奥秘进行科学引导。

  四、小结

  重视教学素养在幼儿教育中的培养对树立幼儿正确的科学意识极为重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采取观察法和模拟试验法,二者均是可行的提高幼儿了解自然现象的途径,需重视积极实施,以达到增强科学教育成效的目的。

  幼儿教育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在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它不仅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潜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师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使音乐课堂焕发...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职院校新型学生工作服务方式的思考

    [作者简介]王磊(1983- ),男,江苏金坛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陈明虎(1977- ),男,江苏武进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江苏 常州 2...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与教师的法律责任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期,社会各种矛盾日益增多,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呈快速增长态势。在此类事故发生以后,高校教师往往对自己的责任定位不当,出现两个极端:承担太多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或者将自己与此次事故的关系撇的一干二净。这种结果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大学生入党培养机制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并推荐优秀团员加入党组织是加强党组织建设,保持组织活力的需要;是激发广大青年团员的爱国政治热情,增强党团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需要。新时期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转型和扩招导致大学生团员入党培养工作生态发生变化,带来了入党培养机制的革新,党团组...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147-01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中明确了英语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摘 要: 在国际志愿服务大发展的背景下, 志愿服务起源地美国、英国以及与我国地域文化相似的日本、韩国1探析以上四个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功例案, 为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国外; 大学生志愿服务; 经验; 启...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