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小学语文课堂强化学生“说”的策略

sansa2025

  小学语文课堂强化学生“说”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17-0036-02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说”。

  一、说词语,理解课文

  小学生刚刚进入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字、文化的学习阶段,要理解一篇课文的意思,首先要对字和词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不懂的词语要标注出来,查查字典,以达到初步理解。再结合全文的意思,串联阅读,从而掌握全文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要有检验,如教学《颐和园》,教师要对课文中涉及的词汇进行提问,例如:“金碧辉煌”、“神清气爽”,可询问学生这两个词的意思,只要他们说出大概意思即可,再翻翻词典查阅标准的解释,以便深化理解。教师让学生应用这两个词语造句,大家都参与,直到正确为止。根据学生的造句解释词汇在句中的意义,让大家相互探讨。

  二、说内容,概括课文

  在小学语文第二、三学段的教学中,练习概括文章内容是教学的重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课堂上老师常会问学生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却很少有学生能概括准确,就是因为他们对课文的内容概括缺乏主动思考,也缺少充分表达观点的机会,所以才造成概括能力低下和语言贫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多创造在课堂上自由表达和概括内容的机会。例如,对故事性的课文进行内容的概括,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5句话总结,锻炼他们的概括能力,待能力逐渐提高后,要求用3句话甚至1句话概括,抓全文的关键点,直接找出主旨和中心思想。对于概括主要内容有一定的难度的课文,可小组探讨,集思广益。

  三、说理解,总结课文

  对课文的理解和总结,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比较难的环节。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体会,不但包括对文章中好词好句的感悟,还包括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结构的梳理以及情感的表达。在这方面不能低估小学生潜在的理解能力,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文章表达的内容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学《颐和园》时,针对文章的一句话“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提出问题,为什么用“滑过”而不用“划过”?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联系文章的下一句话“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的描述来理解,用“滑过”就像溜过一样,让人感觉小船行驶很平稳,“滑过”更为形象。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结合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来分析,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时,周恩来铿锵有力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满足自身生活的需求,还是也能像周恩来那样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起来,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和志向而奋发读书呢?从而加深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来生平的了解,将课文所学联系并应用到我们当今的生活中。这才是教与学的真正目的,教育的高明之处在于让学生耳濡目染,使其能力与素质得到提升。

  四、说问题,质疑课文

  只有能对所学知识、课文提出疑问,才能证明学生具有吸收、思考、质疑的学习能力。这是一种科学的学习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善于质疑,培养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但要教学生知识,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提出质疑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受到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的限制,很多小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不敢质疑,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积极质疑。例如,在学习《观潮》一文时,学生可以提问:为什么潮水到来时先听到声音,要过一会才能看见潮水?这样逐渐引发阅读兴趣。针对这些疑问,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尽量全面地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才能较圆满地解答学生的问题。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势必降低学生的学习乐趣。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增设一些说故事的环节,让学生自由表达,可以针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和叙述,也可以针对文章表达的思想进行梳理和概括,或者对文章中有疑问的地方提出质疑以及自己的看法。总之,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想、多说,实现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全面提升。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说”的活动,属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相对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充分感悟,充分表达,进行自主学习探究,自己体验学习过程。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他们找准学习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导”的作用,真正达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要求。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充分生机和活力,最终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小学语文课堂强化学生“说”的策略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在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它不仅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潜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师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使音乐课堂焕发...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职院校新型学生工作服务方式的思考

    [作者简介]王磊(1983- ),男,江苏金坛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陈明虎(1977- ),男,江苏武进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江苏 常州 2...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与教师的法律责任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期,社会各种矛盾日益增多,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呈快速增长态势。在此类事故发生以后,高校教师往往对自己的责任定位不当,出现两个极端:承担太多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或者将自己与此次事故的关系撇的一干二净。这种结果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大学生入党培养机制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并推荐优秀团员加入党组织是加强党组织建设,保持组织活力的需要;是激发广大青年团员的爱国政治热情,增强党团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需要。新时期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转型和扩招导致大学生团员入党培养工作生态发生变化,带来了入党培养机制的革新,党团组...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147-01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中明确了英语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摘 要: 在国际志愿服务大发展的背景下, 志愿服务起源地美国、英国以及与我国地域文化相似的日本、韩国1探析以上四个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功例案, 为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国外; 大学生志愿服务; 经验; 启...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