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以文化人加强高校大学生记者队伍建设

sansa2025

  以文化人加强高校大学生记者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232-02

  一、高等学校校园大学生记者的文化特质

  在现代高校,大学文化既包括历史传统文化,也包括“天、地、人、物、我”的和谐理念,它们集结成为大学精神之魂魄。

  大学文化的受众群体中有一批特殊的人群,那就是大学生记者。他们基本上由校委宣传部直接管理,部门的特点使大学生记者更能深刻领会校党委精神,配合学校中心工作,更有针对性地关注校园热点问题。大学生记者创作优秀新闻作品,开展校园宣传、舆论监督工作,是校党委和大学生群体的“耳目喉舌”,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

  当然,作为个体的大学生记者和作为团体的大学生记者团,都不可避免地同时具备其本身特有的性质、优势和不足。

  首先是应当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追求。亚当?沙夫说:“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像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充分的现实意义。”[1]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成为独立的、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但应当具有自觉的价值追求与自身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又充满了矛盾。

  其次,大学生记者团内部建设呈现“打铁不够自身硬”状态。大学生记者缺乏管理经验,工作缺乏系统性和执行力,组织较散漫,业务能力弱。

  对大学生记者进行培养,怎样避其短处,发挥长处,以文化人,加强大学生记者团的建设,是值得进行更多的路径探索。

  二、以各种媒介为载体,以文化人,达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教育效果

  在大学文化中,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行为文化是由师生员工在校园中活动而产生的文化,制度文化是使大学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物质文化方面,要做到“高等教育机构应当作为育人的环境去设想、去管理,而不是仅仅作为培训的场所”。[2]

  要将这些文化浸润在大学生记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广播台、闭路电视台等为平台,发挥其各自的优势,以文化人,培养优秀大学生记者。

  1.为大学生记者补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精神之“钙”

  对于大学生记者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精神之“钙”。高校内的各种媒介通过渗透式路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全面渗透、完整融入、有效贯通到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之中,尤其是在学校人才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形成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3]

  当然,要遵循认知规律,要注意循序渐进。可以通过举办社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座、大讨论、征文等形式,首先使大学生记者深刻理解和准确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其本质,形成感性认识后,再通过在实际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反复运用和实践,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

  2.以大学精神为主线,构筑大学生记者的精神家园

  大学精神是抽象的,但又是具体有形的,融化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方方面面,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

  2.1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除了基本的校园德育课程教育,对大学生记者来说,最有力的就是通过校园媒介亲身实践与体味。校报可以发挥其版面、栏目、内容等优势,凭借宣传报道,在校园内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广播台和电视台播出校园内具有闪光点的人与物,使大学生记者在参与活动和报道的同时,能逐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校园网利用各种新闻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合。

  2.2打造汲取精神养料的“第二课堂”

  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播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二课堂。

  可以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指导大学生记者通过采访志愿者活动或亲自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深刻体会到自身的社会价值以及奉献他人、奉献社会的自豪感。深入挖掘身边人的先进事迹,寻找校园故事,比如,对优秀校友、校园内的学霸、创业青年、特长突出的同学进行深度宣传报道,在自己受教育的同时也为广大师生树立学习的典型和模范。

  3.在团队管理中注重大学制度文化的出彩

  在对大学生记者团进行管理时,要注重思想的引领和感化,既要以法育人,还要加强人文关怀,以文化人。

  3.1对大学生记者团进行制度化人文管理

  制度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有助于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和管理方法的科学化。如《大学生记者团章程》《大学生记者团团活动实施细则》《大学生记者团岗位责任制》,等等,对记者团的性质、宗旨、组织领导、开展活动的原则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制定制度时应紧密结合学校中心工作、记者团发展建设的实际。

  但制度不是板起面孔来训人。在对大学生记者团进行管理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价值。对记者团进行规范化管理,要去行政化,做到既约束人又激励人,使大学生记者了解大学制度文化的具体内涵并积极投身于与制度的文化沟通与实践中去。

  3.2不断开辟现代媒介新阵地,并做好舆情监控

  当今,大学生记者多已熟练掌握了文档编辑与传输、图像处理、视频后期制作等网络传媒技术,并利用QQ、微博、博客、微信、贴吧等发言论,表思想。老师与大学生记者间的交流方式也不再仅限于面对面的形式,安排采访任务、修改采访后的稿件、信息反馈及团队管理等等工作,都可以网络的形式进行,开辟了新的活动阵地。

  但同时,伴随着自媒体的飞速发展,有的社会不良分子和一些敌对分子会趁机利用网络之便对大学生进行利用、蛊惑以及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大学生记者在网上发表的意见容易形成一定的网络舆论,并进而影响校园舆论。他们思想激进,但缺乏生活阅历,看待问题不够准确和全面,所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应加强网络舆论监控,完善媒介制度,加强与大学生记者的交流互动,及时调研分析舆情,主动正面发声,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3.3培养凝心聚力、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

  前面分析过大学生记者团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包含团结、热情、主动、负责在内的团队精神。

  那么,怎样加强大学生记者团的团队精神建设呢?

  首先,要确定一个清晰、持久的目标,利用愿景管理产生传动力。帮助梳理团队目标,近期目标,中期目标以及“一张蓝图绘到底,功成不必在我”的长期目标;还要确立成员自己的个人愿景。

  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团队合作及发展环境。对记者团多关心和支持,打造团队文化,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鼓励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不断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最后,还要健全奖励方式或激励机制,设立记者团岗位责任制,探索多样有效的选拔方式,保障团队运作规范化、程序化。

  以文化人加强高校大学生记者队伍建设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在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它不仅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潜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师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使音乐课堂焕发...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职院校新型学生工作服务方式的思考

    [作者简介]王磊(1983- ),男,江苏金坛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陈明虎(1977- ),男,江苏武进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江苏 常州 2...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与教师的法律责任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期,社会各种矛盾日益增多,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呈快速增长态势。在此类事故发生以后,高校教师往往对自己的责任定位不当,出现两个极端:承担太多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或者将自己与此次事故的关系撇的一干二净。这种结果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大学生入党培养机制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并推荐优秀团员加入党组织是加强党组织建设,保持组织活力的需要;是激发广大青年团员的爱国政治热情,增强党团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需要。新时期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转型和扩招导致大学生团员入党培养工作生态发生变化,带来了入党培养机制的革新,党团组...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147-01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中明确了英语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摘 要: 在国际志愿服务大发展的背景下, 志愿服务起源地美国、英国以及与我国地域文化相似的日本、韩国1探析以上四个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功例案, 为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国外; 大学生志愿服务; 经验; 启...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