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发挥中专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思考

sansa2025

  发挥中专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思考

  中专院校在级别上相当于普通高中,但与后者的培养目标不同,前者主要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主,在中专院校接受学习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即可走上工作岗位。中专院校的生源多是初中毕业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表现

  中专生大多是15~17岁的青少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开始发育并成熟。这一时期的学生极为敏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总的来说,中专生存在以下普遍心理问题:

  (一)脾气暴躁,易怒易发火

  易怒易发火、脾气暴躁是中专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表现。这部分学生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发生矛盾争执,甚至演变为打架斗殴。出现这种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学生之间平时缺乏沟通,也有可能是部分学生心理失衡觉得打架能够树立自己的威信,有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此类心理问题极有可能诱发中专生打架成瘾,不但会恶化校园环境,还会埋下犯罪隐患。而此类问题的产生与学生不能够调适自己的情绪,把控自己的情感宣泄途径直接相关。

  (二)心理孤僻,不愿与人交流

  有部分中专生不论课上课下都不爱主动与同学交流,看似性格内向背后实则隐藏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一旦有同学触碰他们的防线,这部分学生就会出现心理崩溃。轻者不愿意去学校,重者会出现抑郁症状,更严重者还会产生自杀倾向。同时,这类学生往往人际交往能力差,很难适应将来岗位复杂的人际关系。

  (三)心理负担重,精神萎靡不振

  很多中专生都是由于中考失利无学可上才选择到中专院校就读,进入学校以后,由于受课业和周边环境的影响,他们会觉得前途渺茫,部分学生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觉得就业前景不明朗,生活负担大,这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从而诱发各种精神疾病的发生,会导致精神萎靡。

  (四)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

  中专生毕业之后就要进入复杂的社会,面临激烈的竞争和强大的就业压力,必须要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但是部分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表现在容易被他人影响,受到不好的评价情绪会变得异常低落,考试失败会痛哭流涕,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就表现得如世界末日般悲观。这类学生抗挫折能力较差,很难适应社会。

  二、利用体育教育对中专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利用体育理论课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育是由理论和实践构成的。理论课多是在教室进行,中专体育教室可以利用体育理论课平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在当节体育理论课内容教学结束后,安排十分钟左右的讨论时间。让学生讨论平时学习和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处理的。体育教师可以加入到讨论中,认真听取学生反馈的问题,记录普遍问题和特殊问题,然后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认识这些问题。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知道当发生心理有不健康的征兆时如何处理应对。

  (二)设计中低强度的慢跑运动,缓解学生心理障碍

  中专生出现脾气暴躁、喜怒无常等心理问题,并由此引发的抑郁和各种精神疾病和打架斗殴行为等,多是由于心理郁闷无法得到及时的疏解。体育教师要考虑到中专生这一心理问题,在体育课上可以设计一些诸如慢跑或者快走等强度不高的运动,让学生原本激烈的情绪在体能消耗中得到释放。并引导学生在慢跑的过程中将平时遇到的不顺心的事、心理积累的不痛快通过呼吸释放出去,让学生学会分散自己的心理压力,学会释放压力和不良情绪。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改善学生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能够缓解他们身体的紧张机制,从而让他们心境趋于平静。

  (三)设计趣味游戏活动,让愉悦冲淡学生的悲观心理

  中专生在面对生活、情感和工作等的不如意时,往往会产生诸如厌世、自卑等悲观心理,这种悲观心理会让他们陷入焦虑之中,做什么事情都容易失败,从而加剧他们的悲观态度。要消除这种悲观心理,必须要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尽可能地感受生活中美好的一面,用正能量克服悲观心理。体育教师课可以在体育课上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要结合中专生的特点进行设计,游戏要适宜有趣。通过游戏活动,能够吸引学生参与,能够让学生在尽情的嬉戏中得到压力的释放,他们的悲观心理也会被愉悦的情绪冲淡,会渐渐对生活充满信心。

  (四)设计艰苦性运动项目,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会导致学生心理的脆弱,会让他们不堪一击。因此,中专体育教师要善于通过一些艰苦性的运动项目,让学生得到锻炼,并在征服困难的过程中完成心理的蜕变。例如,设计长跑活动,让学生在长跑活动中学会调节呼吸、学会忍耐,以此来磨练他们的意志。通过这些艰苦性的项目,可以让他们更坚强,心理更强大。

  (五)设计团体竞赛活动,强化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激烈的,中专生毕业之后就面临就业,不具备抗挫折能力,没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不行的。而体育教师设计团体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能够让他们学会与团队成员合作交流完成竞赛,还能够让他们适应竞争氛围。而竞赛必然会有输赢,通过输赢来强化他们正视失败、认识失败的意识,可以让他们更加从容的面对挫折和挑战。因此,体育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让学生进行比赛,鼓励学生主动进行交流、积极寻求团队合作,并一起面对成功和失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三、结语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本身作为一项集竞技、娱乐和锻炼为一体的活动,对学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通过体育锻炼不但能够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他们独立能力,强化他们的心理素质,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利用中专体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体育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能够对他们进行积极干预的体育活动,达到强化他们心理素质的目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发挥中专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思考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析如何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中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增加,但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普遍存在以知识灌输为主、专业能力不强,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在校期间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必要。本文中笔者通过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自我完善和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增大和科技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学习、情感、就业、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遇到越来越多的压力和冲击。他们作为一个最敏锐的群体,生活阅历浅,内心复杂,自控能力...

    sansa2025教育师范
  • 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6--01 一、特殊群体的成因分析 特殊群体学生在日常学习、社会交往和生活中不善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孤僻,缺乏主动性和积...

    sansa2025教育师范
  • 以就业为导向提升药学及相关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某医科院校药学相关专业2016年、2017年就业情况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2017药学及相关的3个本科专业2017年就业率比较起2016年来看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尤其是药学专业下降了13.65%,下降较为厉害。...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64-01 我从教十年之久,当下我对兴趣理解是:兴趣是一种时间的积累,是一种实践的过程,更是一种潜移默化。说得通俗一些,任何人对某物或是对做某事...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校团体辅导与学生党员教育相融合的可行性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两学一做”活动的开展更是对全体党员提出了严格要求。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工作异常重要,传统教育方式弊端较多,学生不接受甚至排斥,效果不佳,探索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新方式是当务之急。团体辅导是具有独特优势的教...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