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浅谈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sansa2025

  [摘要]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阅读教学中经常使用的重要的训练形式。目前,在农村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人们开始关注朗读这种形式,重视对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农村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交流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朗读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教师对低年级学生要加强朗读指导。

浅谈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技巧;培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该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看似简单的要求,要做好却真的很难,因为我经常听到学生要么是唱读课文,要么是一字一顿地读课文。

浅谈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们读错了吗?好像没错呀,既没添一个字,也没漏掉一个字,标点符号的停顿也读出来了,听起来还读得相当整齐,但你说他们读得好吗?当然不好,因为学生们没有掌握朗读课文的技巧。

  1、重视技巧而非“唯技巧”。

  朗读是一门有声语言的艺术,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这一过程就是让文章“复生”过来,赋予文章生命力。让文章“复生”,朗读时需要有一定的基础要求和基本技巧。

  1.1注意朗读的基础要求。首先要忠于作品原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还要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方面都要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

  1.2注意朗读技巧的传授。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朗读水平的实际,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强化朗读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1)从朗读方式上讲,要让学生能通过轻声朗读、放声朗读、诵读等方式训练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感悟;(2)从朗读方法上讲,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注意停顿,声音的轻重、速度和节奏、语调等技巧来领略朗读的妙处,提高朗读的水平。

  2、富有形式而非“花架子”。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一般来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表达欢快喜悦的感情,适合集体读;抒发哀怨凄婉的情绪,宜用个别读;气势如排山倒海最好齐声读;描述似精雕细刻当然要自由读;段与段如线串珠可以接力读;层与层对等并列可以轮换读;篇幅长句子拗口可以跟着读;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

  《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现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2.1理解。小学生只在正确理解文章的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富有表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因此理解课文阶段的朗读往往是反复进行的,并不是读一遍课文就能解决的,而且朗读课文的次数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朗读经验以及文章难易,篇幅长短等因素都有直接的联系。教师所要注意的就是反复朗读的形式,或范读、或对读、或齐读、或比读、或分角色读……总之不能让学生感觉枯燥、单一、机械。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自然完成理解阶段。

  2.2想象。朗读,不仅仅是”重述“作者所叙述的那些情况,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边读边想。想象文章所表现的画面,吸有仿佛身临其境,才能品味出语言文字的真谛。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文中第3节”小朋友们都慌了,叫着喊着,有的跑去找大人。司马光没有慌,他拿起石头,使劲砸那口缸,缸被砸破,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读这一节要指导学生读出3种语气的转换:(1)小朋友掉进水缸后,其他同伴的惊慌恐惧,不知所措;(2)司马光砸缸时的镇定自若,气定神闲;(3)小朋友得救后的高兴、欢呼雀跃。读这三者语速由快到慢,最后到高昂,要有明显的对比,这样才能读出这个小节的感情色彩。

  2.3融合。从儿童的思维和语言特点上看,低年级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处在表象思维的阶段,也就是直观形象思维阶段,而情境教学正是从儿童直观感受形象开始,去理解,进而掌握教材,从而正确地认识大千世界,万物风情。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为学生创造适当的情境,可同时增强情感和认知两种心理活动的强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将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在积极的心理因素影响下,去感受课文内容,以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效果。这样一来,学生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达到”忘我“的超脱境界,学生用整个身心去朗读,就像作者在动情地叙自己的心声,此时的学生往往会出现摇头晃脑,手舞足蹈、神情激动等外部表现,这是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高度融合的表现,也是朗读成功的标志。

  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立国。朗读能力培养[J].山东教育,2009.31.

  [2]唐柱。提高低年级语文朗读能力的策略初探[J].中外教学研究2010年第2期[3]王宇红。朗读技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1.

  [4]张华毓,胡兰。我们的朗读课堂[M].长春出版社,2010.4.

  [5]李平,常秀玲。普通话与朗读训练[M].西安出版社,1998.6.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论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0-0229-02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概念是支撑现代中国持续奋...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随着世界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认知能力越来越重要,并已成为衡量现代人才的重要标准。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是全面透彻地掌握英语语言的关键。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也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在英语教学...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高校设立“学生节”的现实意义??

    “学生节”,顾名思义,学生的节日。2014年起,浙江大学决定,每年的12月下旬为浙江大学的“学生节”,并将12月31日定为学生节的主节点,开创了国内高校设立“学生节”的先河。围绕着高校要不要设立“学生节”的讨论随之而来,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职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中的课程建设思考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规划素质教育内容。在教育课程中,应该依托并丰富现有的课程体系,融合校内校外实践,打造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双向互动的“三课堂互动”课程模式,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一、第一课堂打造精品课程,提升高职学...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目前,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传统的教育资源俨然不能满足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社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高职教育呼之欲出,呈现了“百花齐放方为春”的盛景。高职教育的出现,...

    sansa2025理工科类
  • 短视频对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传播效果研究

    SocialBeta(社会化商业网)网站对短视频的定义是,“短视频是一种视频长度以秒计数,主要依托于移动智能终端实现快速拍摄与美化编辑,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和无缝对接的一种新型视频形式。”[1]近些年来短视频迅速崛起,成为全民热议的话...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