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sansa2025

  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241-01

  一、礼仪的内涵和传统教育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它是为了表示对神灵的恭敬而出现的对人类行为规范进行的约束行为,发展到后来,礼仪文化成为“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也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道德行为规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生活的正常顺序。于个人而言,礼仪是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它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礼仪是人们交往的重要行为准则,蕴含着深刻的政治、社会和道德意蕴。

  礼仪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个人而言,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范围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具有“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

  我国作为“礼仪之邦”,从周朝开始,礼仪教育就成为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周朝就有“六艺”之说,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礼”指的就是礼节学习,包括“五礼”,分别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又将这“六艺”发扬光大,让礼仪教育和道德教育成为儒家教育的重要部分。儒家教育思想中的礼仪教育包含的生活面更广,包括父母、长辈、君主、配偶、子女、邻居、师长、学生、朋友等各个方面,包含吃饭、睡觉、做客等各个层面,儒家思想中的礼仪除了用来进行人际交往之外,还与道德联系在一起,具有自省的作用。

  上世纪“五四运动”之后,我国的传统礼仪的教育停止了,反而是受我国儒家思想影响的日本和韩国至今还保持着儒家传统礼仪。目前,人们面对自己民族传统的衰落,总是羡慕日本和韩国的国民有修养,殊不知,这种修养正是从中国流传出去的。

  二、我国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礼仪要求大学生在家和父母说话要和气,听家长和老师以及年长的人说话时,一定要坐端正,不能抠指甲、弹琴、摇扇子,在外面见到年长者要主动打招呼,主动让路。但这些基本礼仪在大学生中很少见到。

  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从小就受到溺爱,家里人也很少教育他们要掌握基本礼仪,因此,一些青少年学生缺乏基本的礼貌,尤其是现在,一些大学生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只盯着手上的手机。

  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旁若无人的谈笑也是礼仪缺乏的表现,而这种情况在中国却是司空见惯的。有些大学生不仅大声谈笑、打电话,甚至和情侣在众目睽睽之下旁若无人地秀恩爱。对这种行为,许多大学生不自知,还将见人不会打招呼,不与人交流当做个性。

  礼仪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服饰,古人的服饰有严格的讲究。但目前,有些大学生只讲究时尚,穿着暴露的衣服也敢在公共场合甚至严肃场合出现,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同时也表现出有些大学生没有正确的审美观。

  我国的传统礼仪讲究尊卑有序,主要表现在要尊重别人。但目前,一些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不尊重别人,这不仅是礼仪缺失更是道德的严重缺失。

  三、提高大学生礼仪素质的方式

  针对目前这种礼仪教育状况,要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质,首先要改变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只重视实用性,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应该在学校开设专门的礼仪课程,让大学生学习我国传统的礼仪,包括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同时还要学习传统的文化课程。

  除了在学校要学习礼仪文化之外,学校还要将大学生的文明行为作为考核目标,派专人进行监督,将不文明的行为记录下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

  礼仪教育应该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应该在小学就开设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但最重要的还是家庭教育,我国应当加强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全民素质,当社会的整体素质提高了,也不存在大学生礼仪教育缺失的问题了。

  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