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论合作养成教育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sansa2025

  论合作养成教育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社会美德。“感恩”应该是社会上每个理性人都应有的计本道德修养,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素质,更是人之常情。如今,随着社会发展的泥沙俱下,一些腐朽思潮和不良信息肆意滋蔓,正逐步腐蚀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灵,只知道一味的索取而全然不懂得回报,使得一些学生变得自私自利、冷漠无情,以至于道德水准出现空前的严重滑坡。因此,大学生感恩教育既要紧贴学校、家庭、社会、自身等“四位一体”的教育途径,更要关注大学生的感恩合作教育,注重团体性感恩教育,在学生中培养感恩意识。因此,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是要建立在合作养成教育的基础之上的。

  一、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首先,当代大学生对父母的关爱养育缺乏感恩之心。笔者在对四个年级1000个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有53.2%的学生在被问到最信任的人是谁时,回答的是自己。只有37%的学生选择了信任父母。可见当代大学生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宠爱、溺爱之下。学生家长尽可能的满足学生提出的所有物质要求,却没有关心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成长需要,使养成了永远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父母对他们的要求稍有不从立即心生逆反。最终,面对父母的养育、关爱,他们不懂感恩、不懂回报,只知索取。

  其次,当代大学生对教师的教诲缺乏感恩之意。教师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又一重要角色。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而且指引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然而,在大学中,有些学生缺乏对教师的尊重,认为教师仅仅是为学生服务的“打工者”,在余教师交流过程中缺少礼貌,态度冷淡,甚至稍不如意即动手打骂。应试教育下教师与学生关注的都是成绩,学生在入学后,关心的最多的是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就业问题的解决。

  再次,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缺乏感恩之情。当代大学生在平时与社会接触较少,缺少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潜意识对周边环境产生敌对、防备心理,缺乏对周围的人的信任感。进而对周围的人缺乏感恩意识,对自己所获得的帮助,不懂得表示感谢。中国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对传统道德文化的教育,这其中就包括感恩教育。如:“投桃报李”、“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等。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前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方的思想文化也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强大影响,经济利益至上的理念成为了当今社会潮流的一股邪风。传统的社会伦理关系、道德建设建构受到了冲击,社会整体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化。大学生在这样社会风气中成长,也不自觉的产生了“自我利益为核心”、“功利目的至上”的思想意识,使得传统的感恩意识很难主导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

  二、合作养成教育下的大学生感恩教育

  高校感恩教育应大力倡导“友善、团结、互助、和谐”的合作精神,坚持“感恩教育、合作发展”的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践行的作风,培养具有关爱父母、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精神的新一代大学生。

  (一)在集体精神中培养感恩意识

  当代大学生性格自我,集体合作意识淡薄,在集体生活中总是首先考虑自身利益,难以融入集体之中,进而使得学生对周围的人缺乏感恩之情。因此,学校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团体意识。学校的感恩教育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深入班级,深入宿舍,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感恩讨论、感恩辩论、感恩宣传等活动。高校辅导员应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帮助学生规范他们的行为准则和生活规范。并且在情感上培养大学生在团体中感恩情感,使学生之间在交往更加温暖,心与心更加紧密。

  (二)在“四位一体”中培养感恩之情

  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虽然是感恩教育的主要渠道,但只靠学校感恩教育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四者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合力,在学校内形成感恩风气。学校在课堂中要发挥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作用,对学生有明确的引导和监督。另外,学校要积极与学生家庭沟通,提高家长们对感恩教育的重视度,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家长提高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能力。最后,学校要防止社会不良思想对学生的误导。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友爱情感,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只有“四位一体”,通力协作,大学生感恩教育才能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作用。

  (三)在合作互动中进行情感教育

  感恩教育的核心就是情感教育,辅导员只有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教师与学生之间满怀情感的沟通是师生感恩教育合作互动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在平等、理解、包容的对话气氛下才能够对感恩教育产生理解和认可。其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学生的表率,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因为教师自身的高尚情操和对学生的关爱才是最好的感恩教育。

  (四)在合作活动中践行感恩教育

  首先,感恩教育要体现在专业的学习实践中,要帮助学生学会在专业学习中合作与分享,要引导学生将感恩意识融入进人生的职业道德中去。其次,感恩教育要体现在学生的社会交往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帮助学生与社会建立良好的社会互动关系,使学生不仅要有“感恩社会”的意识,还要有“回报社会”的行为。如:组织大学生参加当地社会老年服务中的义工劳动。最后,感恩教育要体现在学校的精神文明风气中,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感恩活动,把老师、家长、学生请到一起、坐下来畅谈心声,为高校师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心与感恩之情的和谐校园。

  论合作养成教育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