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基于心理资本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

sansa2025

  基于心理资本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到如今的“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尤其表现在择业效能感较低。在就业过程中,屡屡受挫,导致他们情绪低落、焦虑抑郁、恐惧不安,而这样的心理状态又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影响就业表现,使得他们消极、被动面对就业。而目前的就业指导,多是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社会资本等方面来进行的,而较少从他们内在的心理资本角度来进行探讨。因此,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培养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提高其就业能力,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迫在眉睫的领域。

  一、内涵

  目前,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研究,虽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与关注,但并没有统一一致的定义,但在梳理这些定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就业能力是和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灵活性,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就业能力是大学生获取并维持工作机会的综合能力。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弱化成因的心理学解析

  许多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大学生之所以就业能力不足,是由于他们不能面对现实,存在自负与自卑心理的交替、依赖性较强,导致他们就业能力脆弱,更害怕面对就业的失败而让自己没面子。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弱化的心理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就业焦虑与恐惧心理

  整个社会都在呼吁大学生就业难,导致当前大学生普遍心理冲突严重,一方面内心着急自己不能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又不愿意付出任何努力。在谈到就业问题时,多数学生反映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退缩的心理。

  第一,他们不能理性认识评价社会。不少学生虽然迫切希望自己尽快找到理想的工作,但又担心自己不能适应社会,没有做好进入社会的就业心理准备;第二,缺乏明确的职业决策方向。多数学生会选择与专业对口的工作,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是考研还是就业,是找本专业还是跨专业?在面对择业时,表现的比较茫然与不明确。

  (二)就业挫折与悲观心理

  当前大学生读书成本高,而不能顺利就业的也比较多,社会充斥着“读书无用论”,而就业的挫折使他们更加苦闷、失望、愤怒等。一些学生在面对就业时,却表现得顾虑重重,缺乏相应的勇气和自信;而有部分同学又由于平时稀里糊涂荒废了大量时间,没有认真学习知识以及积累各种社会实践经验,对就业应该具备的能力、心理状态等准备不充分。由于当前大学生主要都是90后,从小娇生惯养,遇到困难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更缺乏坚韧的态度,遇到一点困难就产生严重的挫败感、甚至自我放弃。

  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就业环境时,参与竞争的热情和积极性。他们更多的采取了悲观消极的态度来应对。

  (三)依赖心理

  大学生是普遍存在自负与自卑交替矛盾心理的特殊群体,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发现现实与期望值有较大反差,但他们由于较弱的抗挫折能力,又不愿意面对现实,一心只想留在大城市、进大企业、机关,要求挣钱多、活轻松。

  三、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培养

  从前文我们了解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弱化,除了其本身的社会资本、智力资本等因素外,还受心理资本的影响。那么我们可以提议,通过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来达到提高就业能力的目的。根据前文对心理资本的阐述,启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从以下方面来着手:

  (一)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只有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才能提高其就业信心。

  (二)提高大学生的“希望感”。从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我们知道,“希望感”是个体行动的最佳动力因素。

  (三)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坚韧力”。“坚韧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认知疗法来进行调整,如利用情绪ABC理论来开展的一系列团体辅导活动。

  (四)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

  基于心理资本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