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关系

sansa202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关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大学生文化素质基本现状

  结合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现有状况来看,值得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故需要把握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后,得到妥善的解决措施。

  1、大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同实践能力的矛盾

  由于大学生正处在人生黄金阶段,充满了蓬勃朝气,具有庞大的动力,他们满怀着理想与希望,充满斗志,这也是大学生所在年龄段的普遍特征。在大学这一重要的人生阶段中,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及道德观正在日趋成熟,认知能力也得到全面强化,但相对的其自我意识也逐渐变强,容易受到周边社会环境的刺激。这种情况使得很多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逐渐出现消极颓废、过分追求奢侈生活、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等严重问题,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动力及积极性,稍有不顺就放弃目标,产生自卑消极情绪。而在这一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长时间得不到宣泄与倾诉,逐渐出现了心理问题,进入迷茫期,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甚至还会出现自残或伤害别人的举动,情况较为严峻。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有部分不足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为薄弱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两部分组成,但在高校实际工作当中,往往忽视了其中一方面教育,部分院校过分注重政治教育而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部分院校只注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而忽略了政治教育这一重要组成部分,使得实际教育效果不明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政治思想三方面教育应当统筹兼顾,现有大部分高校还未能完全做到这一点。

  (2)思想政治教育未结合现实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事物进行全面认知作为基本教育内容,从根本上来说,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学生走上正确的生活轨道,故需要同现实紧密联系。但现有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为空泛,脱离生活实际来谈思想道德,没有解决学生思想政治观念方面的内在问题,实际教育效果较差。

  (3)过分注重理论知识

  与普通教育不同的是,高校教育内容更注重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各类基础知识,这一情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一样。但纵观国内现有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时,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知识相混淆,教学过程过分知识化、学术化,这使得学生在实际学习时,不可避免的产生枯燥乏味感,甚至出现排斥心理。而上述情况,也给高校后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严重降低了实际工作的开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给大学生文化素质带来的影响

  1、社会人文环境给大学生文化素质造成的影响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社会人文环境属于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外部影响因素,涵盖的范围较广,涉及整个现实生活环境,但其发挥的作用也较为巨大,从各方面给大学生文化素质带来影响。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由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自主形成的经济环境。经济环境自社会人文环境产生开始就始终存在,而给大学生文化素质带来影响的主要是经济关系与经济制度两部分基础因素。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满足欲望是人们前进的重要动力,大学生也是一样。而经济环境下产生的压力同欲望,是学生确定人生目标,提高学习激情,并逐渐形成良好三观的重要动力。

  其次,是后期形成的政治环境。作为国家人才储备基地,高校全方位培养人才,是为了促进祖国的可持续发展,这要求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在思想及行动上同的根本政治愿望保持一致。作为较为特殊的教育环境,政治环境会对学生人文素质造成长期影响,在党的科学理论引导下,大学生逐渐形成了端正的人生观。而我国社会主义环境下,学生也逐渐确立了积极的人生目标,党在进行政治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也给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帮助,使得学生得到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上的双重进步,拥有明确的责任感。

  最后,是悠久发展的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又涵盖了文化产物、思想道德规范、思想政治理论形态等诸多部分,经济环境在很大程度上给文化环境带来影响,而政治环境又与文化环境具有密切联系。良好的文化环境,可以对大学生逐渐树立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情感表达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持续性的促进作用。

  2、高校校内环境给大学生文化素质造成的影响

  从高校角度来看,校内环境会给学生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观念造成直接影响。作为一项隐性影响因素,校内环境需要长期的积累,而良好的内部环境,也会给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及认知能力等诸多方面产生推动作用。从组织环境角度来看,高校作为社会团体,其内部成员的相互作用,也会给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自我认知能力与端正的人生观造成巨大影响。从校园人际环境角度来看,校内学生及教学人员都为了获取知识而进行汇聚在一起,都会给相互思想政治观与文化素质造成影响。

  3、学生所处认知环境给大学生文化素质造成的影响

  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会给其后续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政治道德思想的形成造成影响,学生所处的认知环境,会受到家庭成长环境、社区所在环境、周边社交环境等多方面影响。这就需要高校适当发挥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对各方面因素进行过滤,逐渐形成良好的自主思考和分辨能力。   三、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

  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思想政治观与认知能力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需要从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四个方面进行不断优化。

  作为大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应积极同党与政府联系,规范控制社会环境中的各类不良因素,并对校园所在的周围社区环境进行优化完善,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塑造良好外部环境。

  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日益完善,高校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强大的传播能力,利用网络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观,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帮助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环境给学生造成的影响较大,影响时间也较长。这就要求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同学生家长进行密切的沟通与协调,逐渐构建家庭学校双面式立体教育环境。在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良好思想道德观念的同时,又促进学生家庭关系的和睦,使学生在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

  此外,考虑到校园环境在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基础性作用,高校还应在市场工作中不断强化消极校风建设,并定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文化素质的培养逐渐得到全面重视。这要求高校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案,改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关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议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途径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成为现今最为流行地及时传播媒介,用其独有地功能受到了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追捧。微信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改变,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变化。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方式的多样化,微信已成...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识字的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信息技术的出现带动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迅猛发展,教师开始尝试运用信息技术环境确立学生主体思维识字教学模式,即在信息技术的...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故事教学法对提高小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作用

    译林版小学英语新教材,情境性和故事性较强。每个单元的story time和cartoon time 都是一个个简短有趣的小故事。所以,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对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论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0-0229-02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概念是支撑现代中国持续奋...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随着世界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认知能力越来越重要,并已成为衡量现代人才的重要标准。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是全面透彻地掌握英语语言的关键。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也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在英语教学...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高校设立“学生节”的现实意义??

    “学生节”,顾名思义,学生的节日。2014年起,浙江大学决定,每年的12月下旬为浙江大学的“学生节”,并将12月31日定为学生节的主节点,开创了国内高校设立“学生节”的先河。围绕着高校要不要设立“学生节”的讨论随之而来,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