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语文朗读教学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意义

sansa2025

  语文朗读教学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126-01

  在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当中,朗读教学被证实为一种性质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方法。通过朗读,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外化的声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语文教学内容,汲取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对于文章的感知能力,增强学生人文素养,实现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积淀的共同提升。

  一、语文朗读教学困境初探

  在实践教学中,经过多年改进和教师不懈努力,语文朗读教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积累了很多先进经验,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根据多年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经验,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于以下几点:

  1.教师朗读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朗读教学环节中,很多老师提前准备工作不足,对于课程教学没有吃透拿准,教学目标上左右摇摆,不仅难以准确把握教学走向,很多时候也让学生无所适从,造成了教学目标的不明确,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1]。开展朗读教学,很多老师将本来要留给学生的朗读时间,都放在了内容的讲解上,同时也很少有文化上的渗透和沟通,对学生的反馈掌握的并不及时,也让课堂呈现了空洞乏味的感觉,也没有留给学生时间去朗读相关内容。

  2.朗读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教师所有的课堂表现,都来自于其内心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思想方面,很多老师的观念都十分老旧,并没有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也不认真研究教师教学方式,也不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用很陈旧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理念绑架课堂,导致了学习效果的不理想。

  3.朗读教学流于程式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在语文朗读教学中,也应该体现出这样的改变。所以,在很多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很多老师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不断利用新兴事物和新兴技术进行创新教学,这当然是在教学中的可取之处,但是很多老师让这样的创新流于一种形式,从真正的利用,变成了单纯的追求,不但没有起到真正提高教学有效性,反而使整个课堂陷入混乱状态,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语文朗读教学对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意义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一种相对主观化的教学内容,朗读教学本身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在开展朗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和个性化的课文解读,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朗读过程当中,融入自己的理解,提升个性化培养的目的[2]。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当中,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千人一面,学生在固定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很难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自我感受和理解。开展朗读教学,可以通过强化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的课文解读,提升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说,小说《孔乙已》作为一篇经典文章,其蕴含的情感和精神是丰富多样的,对于主人公孔乙己,可以进行多样化的解读,在开展这篇文章的朗读教学过程当中,就可以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表达自己对于孔乙己这一悲剧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个人、环境、社会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个性化认知体系。

  在语文朗读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教师通过课程设计和把握,为学生创造个性化阅读平台,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个人展示等环节,提升学生朗读兴趣,再通过个性化的点评,提升课堂参与度,为学生留足时间,开展朗读训练。在语文阅读环节,要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朗读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度[3]。

  三、开展朗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对于学生而言,语文朗读存在着诸多困难和诸多障碍因此,在开展语文朗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强化引导,帮助学生正确阅读课文,并通过朗读精准把文章中的内容与含义[4]。在朗读的过程当中,不是单纯的对文章内容进行复述,而是要在朗读的过程当中,深刻领会文章含义,特别是文中所蕴含的人文道理,真正实现语文知识入脑入心。

  在朗读的过程当中,不单单是要强调朗读的熟练程度和发音标准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作者在写出文章时候的内心思想,提升学生对语文课文的感知度和代入感,通过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文章是有生命和温度的,有着特别的生命力和人文价值。在开展朗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朗读不是简单的诵读文章外在文意,而是要通过朗读,感知其中的情感内核。在开展朗读之初,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的方式,多搜集一些资料进行课前预习,对于语文朗读材料发生的社会和历史背景有一定程度的把握,提升语文学习水平[5]。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朗读的过程既是了解课本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吸收过程。运用朗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语文世界,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感知文字魅力,汲取传统文化精髓,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在开展语文朗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强化引导、创设情境,要从教学实践入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化“生本理念”指引,突出朗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的作用,通过组织朗读活动和朗读竞赛,提升朗读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程度,切实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语文朗读教学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意义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初中数学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分析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没有足够重视学生的问题能力,很多学生还是习惯听从教师的提问去被动思考问题。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探讨一下初中数学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弱势群体”这个概念是朱?基总理在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来的,在这里,弱势群体主要指没有就业或无法就业的贫困人口,很少有人将他们与大学生联系起来,事实上,在任何一个社会群体中都存在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在大学生中也不例外。大学生...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3-0155-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毕业生数量的迅速增加为高校带来了极大的就业压力。目前,大学生就业理想和社会...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校女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高校总体扩招,女性进入高校学习的比率也逐年增高。在大学生整体就业困难的背景下,女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态势。女大学生就业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针对社会需求培养和输送人才,在大学生求职就...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现状与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240-02 高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一般来说,在这段时期内,学生的人格尚未完全形成,社会实践和阅历比较缺乏,学生...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在制图教学中如何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1 高职院学生现状分析 由于目前我国普通教育的弊端,高校的学生厌学的人很多,而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就是说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是不喜欢或者不适应我国目前的教育方式。我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高考成绩不好的...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