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影响因素及对教育的启示

sansa2025

  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影响因素及对教育的启示

  择业效能感,又称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实现与择业相关任务所需能力的自我知觉,是自我效能感在择业中的体现。

  一、择业效能感重要性

  Blustein 等人的调查研究认为求职效能感与个体的探索性行为之间存在相关,张大均等人的研究表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能显著预测职业成熟度。(职业成熟度是个体在一定信息的基础上做出与自身相适应的职业决策和成功应对职业发展任务的一种准备程度。)因此择业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职业选择行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择业效能感的高低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个体的职业选择,比个体实际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更为重要。

  二、择业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李力等(2011)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576名大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维度上,男生的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对各自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均有预测作用,但发挥预测作用的因子不同,女大学生的效能感受专业及个人兴趣因子的影响较显著,而男大学生受工资福利因子影响较显著。

  李力等(2011)调查研究表明: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订规划、问题解决,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而递减,且各维度分数相近。

  有研究证实” 大五人格特质的外倾性、责任心与开放性能显著预测择业效能感。

  刘丽红,范红霞(2013)对411名大学生的研究表明,责任心与择业效能感显著正相关。宜人性与择业效能感显著负相关。外向性和开放性水平较高的大学生更加关注新生事物,善于获取外界信息、了解当前社会资源与自身发展的关系。高责任心的大学生认真严谨,善于对自己每一阶段发展进行具体规划与落实,择业效能感则随之提升。宜人性对择业效能感则表现出显著的负向预测,应引导宜人性较强的大学生适度平衡关注理解他人与规划发展自我的关系。

  研究发现,大学生择业效能感水平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择业效能感水平在专业上排序依次为文科类、理工科类、艺体类,进一步访谈发现,文科类大学生认为所学习的内容不像理工科类和艺体类学生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他们对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不很明确,这使得个体对自身的能力和价值评价较低,导致他们的择业效能感水平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专业的就业方向与职业前景对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存在显著影响。

  邱程(2013)研究表明: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工作的学生比例不足20%,超过40%学生感受到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超过30%的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的存在,还有近10%的学生没想过这个问题。认为自己“乐观、非常有信心”的仅15.3%,认为“一般,有信心”的有55.3%,而认为“迷茫,信心不足”或者``悲观,毫无信心”的近30%。这一调查结果在不同专业类别中并没有显著差异。大多数大学生为就业问题产生了焦虑、压抑、缺乏自信的状态。

  工人、家庭、农民家庭、商人家庭出身的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就业压力,分别有48.2%、43.2%、44.2%学生认为就业压力让自己感到十分苦恼,而且这三类家庭中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喜欢工作的比例分别只有9.6%、16.9%、20%。干部家庭、军人家庭和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学生则更加的积极、乐观。他们中仅有极少数人认为就业压力使自己感到苦恼。超过80%的学生能够化压力为动力,或者相信自己能找到喜欢的工作。

  总之,影响择业效能感因素根据内在与外在、容易改变与不容易改变分为四个方面。外在不可改变因素包括:性别、院校、专业、父母学历、家庭收入;外在可变因素包括:个体社会经历,如是否有过兼职或实习经历等;内在不容易改变因素包括人格因素,如外向性、谨慎性、开放性等,以及认知因素,如自我了解;内在较易改变因素包括:个体自信水平、归因方式、情绪状态等。

  三、对学校和家庭职业指导的启示

  (一)要注意到大五人格特质对择业效能感与的影响机制,在大学教育中将完善人格的目标与提升择业效能感联系起来,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发挥外向、开放创新、富于责任心等良好特质,及时吸纳就业信息,踏实参与社会实践,认真进行职业决策,不断增强择业效能感。

  (二)加强专业课程设置,增强专业竞争力。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具有向邻近相关领域进行的迁移的趋势,某一领域内的自我效能的提高,可促使相邻领域自我效能的提高。个体学业自我效能与择业效能感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能促进择业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因此,高校应结合学生自身兴趣和社会需求、地方特色,打造特色专业,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职业生涯辅导。应多组织校内外职业生涯专家及有经验的校友针对学生特点进行讲座。运用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兴趣、了解自身能力,找到自身资源与社会需要的结合点,并注重学生归因方式、成就动机等的引导。

  总之要注重把提供就业信息的直接指导与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间接指导相结合,为学生择业就业助一臂之力。

  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影响因素及对教育的启示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现状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029-01 高校学生的档案是大学生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并被大中专院校录取之后的学生档案,其是干部人事档案...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新模式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0-0187-02 自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

    sansa2025经济管理
  • 试论高校音乐欣赏课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1 02-0100-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同时其他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233-02 “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教育改革提出的重要战略...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校辅导员在防范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高校是当前社会的核心部分,是否稳定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高校汇集了一群热血有志向、有思想的青年,高校历年来是引领社会和思想发生转变的重要场所,当前环境下,高校是最容易出现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地方,高校群体性事件,主要是高校受国内及国外形势、高校管...

    sansa2025经济管理
  • 试论卓越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的国家经济政治高速发展着,对于人才的类型越来越倾向于全面化、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在此情况下学校教育模式必须进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是卓越计划开展的前提,并且贯穿其始终。当前学校教育以知识教育为主,缺乏政治思想教育,在卓越模式下必须改变...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