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sansa2025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 3969/j. issn. 1671- 5918. 2017. 14. 036

  [文章编号] 1671- 5918( 2017) 14- 0096- 03

  [本刊网址] http://www.hbxb.net

  一、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贫困大学生自身成才成长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各大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贫困大学生数量也得到的增长,关注贫苦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尊重贫困大学生,重视他们的需求,尤其是他们正当合理的需求,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这是非常必要的环节。帮助贫困大学生,重视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需求,一方面有助促进他们个体的需求得到满足,使其自身发展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是有助于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引导贫困大学生积极勇敢地面对经济困窘,更好地化解贫困大学生思想困惑,消除他们的心理疑虑,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鼓励他们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的提供的各项资源,大胆参加院系活动,挖掘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丰富自身技能完善自身发展,为他们的成才成长带来更多的机会。

  (二)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校园文化建设包含着和谐校园的建设,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需要贫困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位学生做到自我和谐、与人和谐的统一。当代青年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他们是高校当中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状态,都关系着整个校园的和谐稳定。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学生在认识自我和认识他人的过程中,需要创造良好的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在面临挫折时能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他们进行生活上的热切关怀和思想上的积极引导,使他们在进人大学后,不会因为不适应而产生抵触和消极心理,与同学相处时也不会感到悲观和委屈,积极乐观的融人校园生活。

  (三)有利于贫困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导高校贫困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理想信念的树立对个人、民族、国家都十分重要。大学期间,贫困大学生面临着许多人生重要的课题,如何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如何加强知识技能的学习,如何面对困难挫折,这些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与教育。因此,高校除了对贫困生的经济资助外,更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上多下功夫,让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树立无产阶级的理想信念,树立艰苦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紧密地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奋斗目标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明确青年大学的理想信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个人成长成才的价值观,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二、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W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走进学生学习和生活当中,更贴近实际时代需求。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当中的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他们的教育时脱离学生实际,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力度不够,与贫困大学生日常接触到的事物存在脱节。新人学的贫困大学生,不了解助学贷款的流程助学金的申请方式各项费用的收缴情况;部分贫困大学生不能够适应新的课堂环境,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较困难;部分贫困大学生面对毕业和就业压力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悲观和迷茫,这些实际问题都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积极热切的关怀和引导。

  (二)部分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形式亘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开设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学习和学会使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的自信,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员,这些课程对他们来说是大学必修课程之一。但是,现阶段高校仅仅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思想和政治课程,为了完成课程进度,整个课堂老师是主导课堂,重视理论的灌输,缺少对贫困大学生人文关怀,缺少对贫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的培养,缺少对贫困大学生感恩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教育,是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教学内容单一的表现。

  (三)部分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不够系统化

  由于没有系统化、专业化的教育队伍明确的界定,致使一些高校对贫困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出现部门职责不明、教师工作任务不清现象。一方面是负责贫困大学生的专职教师对他们关照参与度不足,贫困大学生需要教师帮助时,管理部门往往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在学生眼中只负责传达命令,使得贫困大学生与老师、学校之间的沟通出现了断层。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没有明确自己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任务,有些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往往偏重政治思想教育,偏重于政治价值观念的灌输,忽略了人格品德的塑造,甚至有些任课教师对学校资助贫困大学生工作不了解,使得他们认为资助工作不属于他们的工作范围,超出了自己的教育范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队伍不够专业的表现。   三、完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采取针对性强的有效措施,提升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结合贫困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确立有针对性的育人机制。首先,要做到深入贫困大学生群体中,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教育,要把握贫困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不能仅凭表面现象或是听取一些言论来判断他们真实的想法,经过认真的调查和耐心的交谈来了解贫困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什么难以解决的困难,进而针对贫困大学生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和特殊现象及时开展和加强多方面的教育。其次,对于贫困大学生群体来说,他们内部存在着贫困程度、生活环境、个体习性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个体性和层次性。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重视贫困大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性,关注贫困大学生他们关心的问题,要了解掌握导致贫困大学生个体出现不同情况问题的具体原因,根据贫困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引导措施。

  (二)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让广大青年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理论体系,培养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学会使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解决问题。思想政治理论可以通过辅导报告、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网上教育等多种措施.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学习理论。

  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增加贫困大学生社会活动和实习的机会,以社会实践辅助活动促进他们的成长。“社会实践是提升贫困大学生修养的重要途径。”高校尽可能让他们接触社会,接受社会锻炼,同时,在校园内开展更多实践活动,增加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组织和社团的竞选活动,加强进取心;高校应根据贫苦大学生的能力特点,向他们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培养他们自食其力的能力;举办感恩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在感恩的环境氛围中成长,使他们形成互助互爱的精神品质。

  (三)加大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助管理和教育队伍

  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专门的教育队伍,是现阶段各大高校对贫困大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表现,要加强对他们的了解,必须建立专门的教师管理队伍。首先,各高校的二级学院(系)设立成立专门部门提供专门教师,来及时了解贫困大学生思想状态和生活状况,减轻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在生活上困难。其次,高校设立贫困大学生专门专项资助基金,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扶持力度,为他们生活和学习减少不必要的忧虑。最后,高校呼吁社会上有能力并且愿意?椭?贫苦大学生的人士和机构,拓宽贫困大学生资助渠道和方式,使贫困大学生的资助系统是立体式全方面,最终使贫困大学生在经济上和思想上得到全方位的支持。

  (四)以生为本,以成长成才为导向促进贫困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做到真正关心每个大学生,让每一个贫困大学生感觉到教育者的关怀,让每个大学生体会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使每个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以生为本,以成才为导向的培养思路,一方面在开展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注重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培养,,注意培养他们的创新创造精神,尊重贫困大学生的发明和创造,鼓励他们自食其力,树立靠自己双手赢得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坚持贫困大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既要注重培养贫困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又要注意他们德育和体育的发展,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校学生价值观取向及趋势研究

    【作者简介】 朴联友,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11-0055-02 价值观是反映人素质的重要形式...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核心素养这个名词的提出为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摆在高中历史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高中历史老师应该深刻领会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以及精髓,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此作为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使高中历...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地方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0-0087-02 一、科技创新活动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集中表现为机制和结构转轨、利益与观念的转...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育

    作者简介:杜必莹(1975-),女,江西省吉安市人,讲师,本科,吉安师范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6-0-01...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

    引言 在初中阶段,数学课程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发展。然而,从当前初...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是指从新的角度去观察、处理问题,从而产生新发现的过程,是从多个角度、多个关系并沿着不一样的方向来思考问题,是用不同的思路,从不同的方面来寻找方法并解决问题,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无止境的探索过程。“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