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智力的培养

sansa2025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智力的培养

  一、大学生社会智力的相关概念

  “社会智力”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20年首次提出。针对社会智力的研究便引起了很多领域的广泛关注,成为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对象,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对社会智力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不过之后又沉寂了一段时间,直到1960年以后吉尔福德、加登纳和斯滕伯格等学者研究的成果问世,关于社会智力的研究又重新被诸多学者所研究重视。

  (一)社会智力的内涵。到20世界60年代,关于社会智力的研究领域拓宽了。比较有代表性有吉尔福德的智力结构理论,加登纳、马洛维及斯滕伯格的多因素智力理论,福特和缪拉的多维度结构理论。吉尔福德认为社会智力是个体对自我以及他人细想、动机、情绪、情感等的认识1。加登纳等把社会智力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因素进行对社会智力界定和测量。在我国社会智力的研究可以说是一个刚刚兴起的领域,跟在这一研究领域领先的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同时我们国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搜集和综述国外关于社会智力已有的研究水平上。

  (二)大学生社会智力的内涵。大学生社会智力,是大学生能够独立的认知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的能力,且能够与之灵活融洽相处,在相处的过程中,大学生实现了表达自我与实现自我。据此可以得出大学生社会智力的特点,归纳如下:

  (1)大学生社会智力是一种可以进行人际交往管理能力。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个体,要履行好一个社会角色就需要对人际关系进行管理,而这种对人际关系进行管理的能力是属于社会智力的范畴。(2)大学生社会智力是一种社会适应的能力。刚入大学时对大学的一切感觉到很新鲜很好奇,我们被确定到一个新的社会位置:大学生。我们要诠释好大学生这一角色就需要有能够适应社会的能力。(3)大学生社会智力是一种实现自我效能的能力。每一个大学生的目标与完成目标的策略选择是有区别的,大学生个体选中目标后,根据情境完成目标,就是一种实现自我效能的能力,同时也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体现。(4大学生的社会智力高低是有区别和可以培养的。大学生入校时,主要是通过高考的成绩选择不同层次的高校,体现的是一种先天的智力区别,而社会智力则可以在后天通过学习和培养提高。

  二、大学生社会智力的影响因素

  (一)个体因素。我们需要正视的是:每个人在能力方面是各有强项和弱项的,这就会使得个体在从事某项具体的工作或活动时,相比较其他人来说可能更为有利或者更为不利2。主观因素比如:态度、认知、心理能力等;客观因素:遗传、性别、年龄、生源地等。大学生社会智力的高低首先取决大学生自己。正因为如此,传统智力被称为一种无活力的智力,社会智力代表的是一种新型的智力。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讲,当大一新生离开故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学环境,自然环境跟人文环境都是需要适应的,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力,就体现了环境对社会智力的影响,也可以判断出大学生个体社会智力的高低。

  (三)教育因素。大学生社会智力,是可以后天习得的。通过教育可以很好的提高社会智力。遗憾的是,现在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对大学生社会智力的培养,出现了诸多的校园暴力案和学术造假等不良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大学生自身努力,也需要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加大学生社会智力教育的内容。

  (四)社会文化因素。文化的作用,在个人能力体现方面是逐步增强的。如果一个大学生有按照文化背景的方式,区分解读其所不熟悉的人的手势、行为等的能力,就可以使大学生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西方文化强调注重个人价值,视自我为个体,自我概念与社会背景是分离的,而我国更强调国家主体、集体主义,自我与周围环境相互依存,以及个体和他人之间的相互协调。因此,研究出适应本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智力的培养成果有重大的意义。

  三、大学生社会智力的培养途径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了注重对社会智力的培养,形成了注重社会技能训练、社会智力干预与社会智力培养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智力培养体系。我国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对大学生社会智力培养相关方面研究,寻求提高大学生社会智力的途径,积极应对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挑战,为我国提供有支撑的有担当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大学生应主动学习、提高社会智力。 社会智力在大学生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必须要将社会智力重要性的意识输入到自己的大脑程序中,在工作和生活的场景中转换优化各种信息,以输出各种具有操作性的行为。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明确自己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时,能够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达到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标境界。

  (二)高校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社会智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大学生传授执政的政治理论、社会道德与法律知识的教育,同时也是一个包容了人际交往、角色定位、制度规范等社会现象,传授价值观念,养成社会情感态度、实践社会交往能力和培养提高大学生社会智力的重要场所。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社会智力的途径。(1)社会认知的培养。要注重大学生对社会认知的培养干预,以期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智力水平。移情训练,是通过观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产生共鸣的一种方法。首先是情感的辨别区分;其次是心理共情;再次是情感匹配;最后是事件分析。(2)社会问题解决技能训练。是针对社会认知方面的缺陷而发展起来的旨在提高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技术。社会问题解决技能一般包括:认识问题的能力,如对问题、目标及解决的障碍的确定;产生可替代选择的解决方法的能力;预期和评价行为对自己和他人可能产生的结果的能力。(3)社会成熟度培养。社会成熟度,是社会智力的一个重要的维度,事实上在日常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无论是政治理论教学、大学生社会实践等课程的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都存在大量的学生情绪、情感体验的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可以通过这些特点进行常规教学。(4)包容与鼓励。大学生对未来社会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可以要求大学生社会智力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也应该对大学生的的成长的多一份关心、爱护和包容,应该以一颗包容的心对待大学生,对他们的不足提出批评指正,对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增强大学生的自信与感恩心理。

  通过对大学生社会智力的剖析,加深对大学生社会智力的认识,对于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智力的培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基层遇到的挑战与解决办法探析

    大学时期是学生逐渐完善人格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业上快速进步,在人格上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逐渐形成独立的思想与意识形态,从而确立其一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高校肩负起培养高...

    sansa2025未命名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35年多以来的日益深入,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日益增多,尤其是落后地区的边境国门大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键坚持大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更加重视大学生群...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微信的挑战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9256 微信自作为即时通信软件推广以来,迅速赢得了社会大众的热爱,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网络社交工具。目前,大学生中使用微信的比例颇高,其逐渐成为展示自我、沟通交流、获取新闻以及分...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沟通探讨

    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情感教育指的是教育者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有计划有目的地对高校学生情感体验培养,调控和激发,调动高校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引导的能力,促进师生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把正确的对情感的认识转...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研究

    在大学教育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是重要的一课,心理疏导工作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状况,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同时要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帮助大学生清楚不良的心理状态和障碍,让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德建设路径

    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基本可以分为学习、沟通、研究、实践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和外部需求。教师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其价值观和品行直接影响着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其工作...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