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让课外阅读成为农村初中学生的习惯

sansa2025

  让课外阅读成为农村初中学生的习惯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初中时期学生的阅读总量为不少于260万字,对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众多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并不尽如人意,难以适应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发展。在紧张压抑的学校应试氛围中,在考试成绩的鞭子的导引下,在大数据的条分缕析中,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的空间越来越狭小,已然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块贫瘠之地。

  阅读不多的初中生,知识当然不多,写文章时也不能妙笔生花,而且因为所知者少,写出来的文章当然味同嚼蜡,了无生趣。教师怎么提高孩子语文阅读能力呢?别无他法,只有大量课外阅读。

  笔者从激发阅读兴趣、创设阅读环境方面入手,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巧妙指导读书方法,利用县局阅读考级平台,让他们接触图书、喜爱图书,从而提高阅读意识和技能,在这些孩子无邪的心田里开出绚丽的阅读之花。

  一、兴趣――阅读习惯的基础

  教育家叶圣陶在谈阅读时曾说过:“认为阅读好像还债务,那一定读不好,要保持着这么一种心情,好像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才会有好成绩。”兴趣是学生热爱课外阅读的原点。只要他喜欢上了读书,你让他读的他去读,你没有让他读的,他也会主动地找来去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激励”、“鼓舞”、“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研究证明,兴趣可由需要引起,兴趣又会以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制约动机的强弱,少年儿童在喜欢的活动中,能施展他们的聪明智慧,显示其“巨大”的潜能,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风格。

  孩子自主阅读的意识和技能不是被教会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养成的,所以为他们提供丰富有趣、多姿多彩的图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一连几天观察班上的孩子自由阅读图书时会选择哪一类的书,发现大部分的孩子兴趣较广泛,今天爱看科幻类的,说不定明天迷上了文艺类的,有的看小说,有的爱看散文。好书从哪儿来?学生家里带一点,学校图书馆借一点,群策群力,共同建成班级图书角。就这样提供丰富多彩的图书,让孩子们有了更多的阅读选择空间。这些题材丰富的图书为农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多彩的世界,创设了一个“大阅读”的环境,孩子们在不断接触自己感兴趣图书的过程中,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活动――阅读习惯的途径

  一开始,大家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但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少年期,过一段时间,兴趣容易发生转移。如何让他们保持课外阅读兴趣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呢?

  向学校借来书架,经过多方收集,孩子们每天都能与书接触,看书的人多了书架上的书经常出现乱放的现象。我就让他们参观学校的图书馆,去采访一下学校图书管理员,并开展“我爱我班图书馆,我也出份力”活动,同学们不仅将自己最喜欢的图书摆上了图书架,而且还给书分类编号,并自制了借书证,选出代表轮流担任图书管理员,集体制定图书借阅规则。就这样大家掀起了阅读的热潮。

  我每月根据学生借书证上的阅读量,结合每周的“美文推荐”“读书卡展示”,评选出当月的“读书小博士”。他们的推荐辞精彩极了:

  黄旋――曹文轩的《野风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诗意的农村生活,走进小说,就好像自己自由自在地在原野上奔跑。

  陈倩倩――《读者》带领着我们读者朋友走进一个阅读的大观园,中外古今的名文精品汇聚于此,绝对是我们读者的首选。

  评选出的“阅读小达人”,获得我买的新书,开心极了。对于中学生来说,通过集体舆论来进行表扬或批评,效果更好。

  主题活动的展开,盘活了孩子们的图书资源,唤醒了孩子们的阅读意识,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技能,提升了他们的阅读水平。在他们逐步增大的阅读量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我欣喜地看到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

  每月总结时,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争当小小写作家等活动,并选出优秀的成果粘贴在读书交流栏上。四人一组读书成果展示,交换点评,每组推荐一篇佳作,让全班共同点评,而后由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写作奖”,“最佳评委奖”等,由获奖者组成编辑团把这次评选佳作汇编成册,全班交流,让他们共同享受阅读成功的快乐。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里,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共同评价,掌握阅读技巧,达到互进的目的。

  三、方法――阅读习惯的导引

  另外,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当然离不开好的方法的导引。在每周一堂的阅读指导课上,有计划分步骤地向学生渗透好的读书方法。比如,将课文吟哦讽诵之,大声朗读,潜心会文,沉浸其中,悟出文章的滋味。向羊学习,学会反刍,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将经典片段温故而知新。读书可以动动笔,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进行勾画圈点,在文末或边上记下思想的火花。阅读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借助注释,知人论世,从写作背景与作者经历,才能真正走进文本。

  四、考级――阅读习惯的抓手

  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也离不开阅读考级这个抓手。在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认为能考到好成绩才能认真对待。而与考试无关的相关课程,他们皆白眼对之。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阅读水平,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控制,如东县教育局精心修订了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考级方案。我校成立课外阅读领导小组,行政强势推动读书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期中期末平时小测验,加大课外阅读的考查力度,提高分值。这样,从功利的角度,学生也渐渐地重视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大大开阔了语文教学的视野,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丰富了孩子的语文积累。我将继续努力,让阅读之花在孩子心中开出绚丽的花朵。

  让课外阅读成为农村初中学生的习惯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观的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116-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制度和就业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对于高职高专临床...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235-03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它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促进了教育公平,学生...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试论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值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尊重和理解受教育者,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渗透的人文关怀,值得各高校有关人员广泛关注和进一步的探讨。 一、人文关怀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仅限于在毕业生中展开,一般是由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解读就业政策、提供招聘信息和进行求职指导等,而对于大三、大二阶段的学生,学校则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渗透工作,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和领域也比较茫然。...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川北医学院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74 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学生维持健康体魄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通过对川北医学院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种类...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79-02 党员发展工作是我国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发展起步较晚,在党员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高职...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