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文化自觉视角下的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研究

sansa2025

  文化自觉视角下的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研究

  一、中国梦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在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其目的是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国家走上富强、民族逐渐振兴、人民生活幸福。让所有勤奋进取的中国人都形成一个坚定的信念:只要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人们便能获得更好、更快乐、更幸福的生活,亦或人民必须通过自己本身的奋斗走向繁荣富强而非依靠外界的援助。如果没有中国梦,国家的人才将会大量流失,人心将会不稳定,国家难以走向繁荣富强,因为中国梦是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原动力,失去他,中国将没有梦想。

  二、当代大学生与中国梦

  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最具有活力和激情的力量,而在这之中,大学生又是最具有优势的特殊群体,他们接受到高等教育,掌握更多的知识,富有创作力与对生活的追求,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少年中的主力军将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责。当代大学生应发挥其激情四射、活力飞扬、思维敏捷、敢为人先、创造力丰富等诸多优势,坚持追求真理、不断创新的精神,掌握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在文化自觉的角度下,正确的对待不同的文化知识,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好充实的准备。

  三、在文化自觉的前提下,开展大学生中国梦教育

  (一)从文化觉醒方面开展。文以载道,文化反映着人类的人情事理,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其表现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国情,中国梦。

  大学在其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各自的历史条件、自然状况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每个大学都形成了其与众不同的大学文化。在各自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文化有“度德量力”,清楚的了解自己文化的状况。自觉的大学文化是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逐渐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各个层次的文化逐渐发生碰撞,人们的思想逐渐向开放性、多变性的方向发展,这种趋势无疑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但由于不同文化发生碰撞,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开始迷茫、价值观发生扭曲等一系列恶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只要青少年有理想、有抱负,实现民族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后续力量。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教育就要从大学文化入手,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从根本上为实现“中国梦”做准备。在高校开展“中国梦”主题活动时,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引领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学文化,实现对文化的觉醒,将大学文化、文化自觉以及“中国梦”巧妙的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文化大碰撞的大环境中理性前进,走正确的梦想之路。

  (二)从文化反思方面开展。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经历过的事情中总结经验教训。

  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在大学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将“中国梦”与大学文化相结合就必须在大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与之结合。反思,从来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其校园文化形成的过程中,若缺少对本校文化的反思,则会使本校文化无法创新、改革,那么结果就会导致大学失去其根本,最终将导致“中国梦”因缺少精神基石而倒塌。以文化自觉为前提的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是立足于和谐的大学文化,其目的是在活动中消除各种不平,逐渐形成和谐的大学文化,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精神基础。

  (三)从文化构建方面开展。创新,会激起一个个体的新活力,令其焕发青春,突破原有的个体。

  无论什么个体,在其发展的道路上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其活力风扬,大学文化也不例外。没有创新,他也难以发展,只会逐步走向腐朽,直至灭亡。而“中国梦”就是大学文化的创新源泉。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不同的文化由于发展不得不与其他文化接触,由此而产生了文化碰撞、文化交流,不同的文化碰撞意味着不同的价值观发生碰撞,而大学生群体在这个碰撞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此时,各高校举行的“中国梦”教育活动,其目的就是让大学生在思想多样化的环境中吸收优良的文化,抛弃糟粕的文化,对大学文化进行创新,在多文化的潮流中开辟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引领着当代大学生坚守自己的价值观,追逐自己的梦想,否则,将会被外来思想所侵蚀,从而导致毁灭。当代大学生面对文化的自觉,既不能“闭关锁国”也不能“全盘接受”,要有选择的吸收,利用自己所吸收的精华为大学文化进行创新,进而实现“中国梦”。

  四、结语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大的自信引领着大学中国梦教育前进,同时把握和遵循时代精神,用“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激发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在大学生中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当代大学生能能够彻底理解并遵守我们所提倡的价值理念,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础。

  文化自觉视角下的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探索

    所谓的人文精神就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关怀,主要表现对人的尊严、命运的维护、价值的追求和关切,是对我们人类遗留下来的精神文化的高度重视和珍惜,更是对人一种全面发展的人格塑造和肯定。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的核心内容,更是衡量一个...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英语阅读是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一种较高的能力水平要求,围绕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这个主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发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首先...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作为一名在普通中学任教的数学教师,回顾这十多年来的教学经历,用同行的话可以概括为:“教得最苦,分数最低”。我总结了一下产生这种状态的原因,是因为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思维性强的学科,而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脱节。数学虽然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不过学生...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高校学生党员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建设研究”(批准号:2013SJD880018)、2011年南京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研究成果之一(SZZD2011010)...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食品安全风险认知调查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c)-0169-05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与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广受关注。食品安全事件接连不断,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习...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41-01 所谓创新能力,它指的是人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活动,最终获得良好创新成果的能力。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人们不断提出问题...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