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探析

sansa2025

  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探析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3.036

  O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HE Yusang

  (International Colleg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China's foreign student education mainly concentrated on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training, and foreign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work in foreign students management has been a blank, resulting in a series of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students, this paper makes a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ideological; education

  1 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1)实现我国留学强国目标的必然要求。2010年,教育部颁布《留学中国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 2014年我国来华留学生总数已占全球留学生份额的8%,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我国已基本实现留学大国的目标,而由于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并没有跟上规模扩大的趋势,我国离成为留学强国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造成教学和服务短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育制度、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育内容的不完整。对中国学生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有一批专业化、职业化的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而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几乎一直处于空白状态,这不仅不能满足留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也与我国来华留学生培养目标相悖。因此将思想教育加入到来华留学生教育中,是我国实现留学强国的必然要求。

  (2)提高留学生学生事务管理服务水平的必要条件。由于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中国学生工作的很多内容并不适合留学生。目前,我国高校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的硬性教育方面,教育方式方法较为单一,教育方法,无法达到教育效果。

  (3)来华留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来华留学生们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熟悉的文化系统来到中国,从饮食到气候,从语言障碍到心理适应,从适应新的教育体制到如何建立起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他们而言都是艰巨的挑战。有的留学生因为不能很好地完成跨文化适应,导致了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有的留学生由于不善跨文化交际,备感留学生活的艰辛与孤独;有的留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国的教育体制,如授课方式、考试方式等,导致学业失败;有的留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形成阶段,再加上不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社交礼仪,导致自己的留学生活中充满诸多不顺。因此,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他们身心成长的迫切需要。

  2 来华留学生的思想特点

  由于留学生们来自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迥然各异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思想特点有很大的差异性。但由于在来华留学这个阶段他们处于同一社会环境中,面对同样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整个群体呈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点:

  (1)抱团倾向。群体是为实现某个目标,由两个或更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群体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让成员获得归属感、认同感以及社会支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群体能够满足人对安全和社交的需求。尤其是留学生来到异文化的环境中,迫切需要和自己有相同背景和经历的同胞来减轻自己的焦虑,给予自己安全感。随着时间的流逝,语言能力强、跨文化适应较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强的留学生会跳出同胞圈,发展出自己的人际圈。但有更多的留学生不愿意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只与同胞交往,即使对来自其他国家的室友,平时也不说话。

  (2)优越感与特权意识。在涉外事务中,我国长期以“外事无小事”为指导思想,从政府的政策制定到高校的具体落实,无一不反映着对留学生们的优待。留学生们有更好的住宿条件,办事会享受到更好的服务,甚至在学业和考试中都会得到特别的关照,这些本都是对背井离乡的留学生们的一种体谅和关心。但长此以往,逐渐滋长了留学生们的优越感和特权意识,有一部分留学生会觉得自己高中国学生一等。如果学校对他们的诉求不予以满足的话,他们甚至会采取极端行为来威胁学校。这些现象和行为完全背离了我国来华教育事业发展的初衷和目标。

  (3)纪律意识淡薄、自由散漫。部分留学生,甚至有的还是拿着丰厚的奖学金的学生长期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非法打工,给高校的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管理体制和执行层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留学生镀金拿文凭思想、享乐主义思想严重,不懂感恩,缺乏责任感导致的。   (4)不懂中国国情文化。很多在中国学习生活多年,即使过了hsk6级的留学生,在与中国人相处时,对中国的很多现象还是不能理解。有很多与留学生们打交道的老师职员也表示和留学生们沟通起来很困难,这种困难不是语言上的困难,而是由于深层次的心理和文化的差异而导致的困难。虽然很多高校都为留学生们开设了中国概况、中国历史文化等课程,而要把这种书本上的抽象知识转化为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和交际的力量,需要专门的思想教育类课程的配合。

  3 留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

  留学生思想教育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借鉴和吸收高校思政教育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把握我国来华留学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留学生的思想特点,坚持周恩来同志提出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针:学习上严格要求,认真帮助;政治上积极影响,不强加于人;生活上适当照顾,严肃管理,开展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开设留学生思想教育课程,以多种形式和途径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应包含以下内容:

  (1)法制安全教育,树立规则意识。通过入学教育、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加强对留学生的关于签证、就业、治安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建立和完善学校关于留学生的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加强执行力度,树立留学生的规则意识。

  (2)跨文化适应和跨文化交际教育。以跨文化适应和交际理论为基础,利用好留学生联谊会等学生会组织,以课堂为载体,开展各种活动,如:汉语角等,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形式,鼓励留学生们跳出心理舒适圈,不断增强自己跨文化适应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他们克服文化休克,更好地适应在中国的留学生活。

  (3)感恩励志教育。虽然留学生们的文化背景、成长经历各不相同,但是很多情感是不分国界种族的,如:父母子女爱、朋友兄弟情。承担留学生思想教育的教师应该在了解各国国情文化、人文历史的基础上,充分地挖掘留学生的这种情感,使得思想教育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对留学生,尤其是对于奖学金生的感恩励志教育是留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一环。

  (4)中国国情教育。在积极影响,不强加于人的原则下,应加强对留学生们的中国国情文化教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国民性等,为留学生们解读各种社会现象的渊源、形成、发展,以生动的案例为留学生们揭示中国人最深刻的国民性、人情世故以及礼仪文化,教会留学生们如何与中国人相处。

  (5)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教育。大多数留学生都处于青年时期,与其他中国学生一样,都面临着大学适应、恋爱烦恼、学业压力等问题,对留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虽然目前留学生在中国的就业机会很少,但是他们同样面临着回国发展就业的压力,帮助留学生们澄清生涯目标,增强他们的就业技能,帮助留学生们把他们在中国的所学所得顺利转化为自己的竞争力,是提高我们教育服务水平的重要一环。

  (6)实践性教育。以各种校园活动、文化体验、企业参观、勤工助学、实习等多种方式,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让留学生们去感受真实的中国社会,亲历中国社会的发展,在工作过程中逐渐了解中国组织机构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以及中国人的做事方式,消除他们的思想困惑和排斥心理,真正地成为知华友华爱华人士。

  4 小结

  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我国来华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一环,由于教育主体的特殊性,这是一项政策性强,复杂艰巨的任务。在把握好国家大政方针政策,顺应国内外的形势,结合留学生的思想特点的前提下,不断探索留学生思想教育的路径和方法,不断加强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和平外交服务。

  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探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1]近年来,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努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思考

    Abstract: reading is the focal point and difficult point in teaching, help to improve English reading ability, this pape...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南充市三所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调研

    马克思认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大学教育应以人为本,以关注生命、提升生命为教育取向。教育的原点是现实的人,有生命的人。O.F.博尔诺夫认为教育是“其根源在于人的身体素质方面”。现代教育由于重视现代文化发展需...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议中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生成

    网络的出现,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被接收和分配的方式,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现代中学生面临网络道德的挑战和机遇,网络道德素养的...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认同调查分析

    课 题:本文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2016年立项重点课题:打造工匠精神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研究(编号:ZG201636)研究成果。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他们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估算习惯,积累估算方法。培养估算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创设情境,理解估算的作...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