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sansa2025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程提出要在课程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要求,数学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基础学科目之一,要积极地承担这一任务。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通常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定理公式等,而没有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创新应用,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了现代课程标准指导,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到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以创新教学引导学生

  创新不是在口头说的,而是应当实实在在地应用。这首先就需要教师有创新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先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教师要有新的教学方法。教师不能再简单地沿用传统的教学,而是应当取之精华,去其糟粕,或是进行适当的改进,以适应新社会新学生的需要;或者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创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最明显,最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创新的魅力和价值,也能让学生近距离感知创新的方法和策略等。下面我们重点谈谈创新的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方法那样简单问答。比如学了正数和负数的有关概念后,可以提出一个引导性问题:人们为什么发明负数?负数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教师从生活中举例,引导学生思考负数的实际意义,真正学明白负数的作用。经过这样的引导练习,将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渐培养起来。实践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现象:张三借十元给李四,可以说“李四欠张三十元”,也有人开玩笑说“张三欠李四负十元”,这就把数学问题和语言问题联系起来了。语言表达中,“欠”是单向可逆的,逆转过来的数值正好与原来的数值相反,即正负抵消,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种类似的发现,其实都是由于老师创新教学的激发使学生思维开阔起来,这也具备了创新的可能。

  二、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的思维必须在相对自由的空间中才能形成的。研究发现,一个人处于紧张、恐惧或其他消极心理状态时,思维会变得迟钝甚至混乱。只有当主体处于轻松愉悦的自由状态时,思维才能发挥自如。数学思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因此,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对学生而言,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思维环境。不良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处在忧虑之中,思维难免受阻,无法打开思路。只有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自由思考,实现思维的创新。

  三、巧妙设问,激发联想

  问题引领思考。无意义的问题不会促进思维,只是浪费时间;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引起兴趣,激励思维,展开联想,实现创新。

  课堂教学中,提问是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的手段。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的问题多是选择性的“是”“不是”或者“对”“不对”等,这虽然是在问,可是没有意义,因为答案已在问句中。比如有的老师问:“今天讲的正数属于有理数,对不对?”这类问题太简单,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一个好的问题,需要学生思考,展开联想。比如讲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部分,可以让同学们联想生活中的三角形实物,比如,农村的木房子侧面柱子和椽子连接构成就是三角形,墙上支架构成也是三角形,许多类似称重镂空的物体都含有三角形。这些内容的引入,加强了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认知。

  四、扩展知识,积累创新元素

  任何创新都是有基础的。只有积累了一定量的素材后,才有可能在这基础上产生新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我们所说的创新是一种质变,因而,这种创新需要量变的支撑。我们的量变,就是平时积累的知识,所以,这些知识我们称之为创新元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带领学生学习并把握教材内容,另一方面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课外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当积累的知识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学生的创新才有可能实现。比如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这一章节之后,可以让同学阅读一些统计学的书籍,更深入地了解统计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以及数据在科研、领导决策等活动中的重要性。这样的积累,不仅让学生开阔了视野,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习知识的价值,以此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确保学习始终如一的主动性。再者,这样的扩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扩展、积累知识,是一举多得的做法,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都应当身体力行。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学不能再像传统教学那样刻板,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争取在教学方法上创新,以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环境,巧妙提题,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拥有创新的思维。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慕课”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挑战及对策探析

    “慕课”:MOOC或MOOCs的音译词汇,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中文翻译为:大规模、开放式的在线教育课程。自2008年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 与 BryanAlexander首次提出“慕课...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便于以后的生活及工作。从这一点来看,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就应当是采取合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与途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为以后更好地运用所学为生活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自媒体(外文名: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高校学生档案的重要意义 学生档案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档案不可比拟的地位和价值。随着学生档案工作的不断演变,学生档案已不仅仅是高等学校在招收学生、录取登记、学籍管理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记载性材料,更是反映高校学生...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论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也变得多了起来。英语作为对外交流的主要语言,也对我们的人才能力提出了要求。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但目前为止高职英语教学结果和社会需求相却甚远。整个高...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中国梦”引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一、“中国梦”引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背景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尤其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一直是学界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错误的思想观念、扭曲的价值取向、狭隘的精神...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