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学生个性发展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体现

sansa2025

  学生个性发展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体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6-0079-01

  美术是一门集多重属性于一体的学科。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外在品质。当今,我国的美术教育还在一些问题,与现实的高职美术教学产生了距离,影响了学生个性发展。

  一、美术教育对高职学生的影响

  美术课是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而美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美术可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起到积极作用。

  与中专学生相比,高职学生自觉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热情较高,他们希望在教学中多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他们比较重视参与校园科技和学术性文化活动,尤其是在美术等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兴趣,希望可以通过美术教育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当前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开始大规模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今天,高职教育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充分缓解了国家发展对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渴求。温家宝总理说,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中国的职业教育普遍发展了,整个社会就进步了,整个现代化事业就会向前发展。教育不应只是注重传授文本理论和实践技术,而应有对高层次精神文明的追求,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美术教育对提升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塑造他们健全、健康的心理结构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也是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以山东省为例,截至 2009年,山东省共有71所高职院校,其中有超过半数的院校设有专门的美术教育专业,培养层次以专科为主,学制为 2-3年。通过美术等艺术的教育、 教学,高职院校许多学生提高了文化艺术层次,培养了对高雅艺术的热爱,陶冶了高尚的审美情操,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不够准确、明晰,基础宽厚、一专多能的实用性、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不少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单向灌输和绘画技能的单一传授,而忽略了美术艺术对学生高雅精神气质的孕育、涵化。如何更好更快地培养出基础宽厚、 一专多能的实用性、 复合型专科层次的美术人才来满足基层用人单位的需求,这是高等职业院校美术教育所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高职美术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作用体现

  1.培养学生的联系能力,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当今学校教育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基础上的,而美术课程则更多的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并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如美术的起源和发展与历史、政治、地理、语文、技术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事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样美术教育在推进其他学科的同时,其他学科也在不同程度地反作用于美术教育。因此可以看出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之间的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并且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将随着时代发展日益凸显出它们融合的重要性。如欣赏《步辇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时,不仅可以学习画中精彩绝伦的表现手法,同时也复习了相关历史知识。欣赏完《司母戊方鼎》、《四羊方樽》,相信青铜石器时代的辉煌成就已给欣赏者留下深刻印象[1]。在以后的学习中,将这种联系能力运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2.促进学生形成赏析能力和缜密的思维方式

  思维品质是一切智力品质的核心。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有效进行学习活动的关键。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大多数学生认为美术技能的传授是美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他们往往忽略欣赏美的能力的提升。大多数学生对绘画作品有着“画得像不像”或者“技法如何”等单一化评价标准,无论是对名作的赏析,还是在写生过程中,似乎都有一种“画得像就是好”的标准指向。

  高职美术教育可以有意地要求教学中打破传统的评价模式,把课程的方向从学生原本认为的美术技能传授转向美术鉴赏能力和基本技术并行,做到从感受美,到鉴赏美,再到表现美和创造美。重视中西美术史论课程,使学生通过美术史论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重新认识艺术的历史作用,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生活、情感、政治历史等方面的联系。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在欣赏过程中带着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在学习其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的知识结构、培养联想思维的能力、克服思维定势对新构思的抗拒性,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加强讨论,经常进行思想碰撞。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能力

  欣赏美术作品,必须先学会欣赏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捕捉强烈的第一印象,激发其心灵深处美的感受,把握作品的意境。由于古今中外留下来的美术作品浩如烟海,不仅要让学生在这艺术的海洋中受到美的熏陶,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各类作品的艺术特征,社会作用及人类文明的关系,让学生学会对作品的比较与评价,把学生的欣赏引向深入。不同时代画家描绘的同一类作品:如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张大干的《长江万里图》等[2]。通过欣赏,学生不仅看到了祖国的山河壮丽,有助于端正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高职教育根据当前美术教育的现状,不断创新教育模式,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联系能力、思维能力和行为习惯、审美能力等各方面的作用,全面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保障。

  学生个性发展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体现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