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延安红色资源运用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sansa2025

  延安红色资源运用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一、延安红色资源的内涵

  (一)红色资源的内涵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从内容上来看,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红色资源表现为具体的物质形态,主要包括革命仁人志士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时期所留存下来的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烈士公墓、文化作品等物质载体;另一方面,红色资源又涵盖了抽象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及革命时期解决困难的知识、信仰、价值、精神、制度和规范等。

  (二)延安红色资源的内涵

  延安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征途中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里所留下的红色资源,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在物质形式方面,延安有着众多珍贵的革命文化遗址,涵盖了中共中央驻地、陕甘宁边区、工厂及公营企业、文化卫生机关、金融贸易、重要战役等方面。如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中央党校旧址、抗大旧址、新华通讯社旧址、青化砭战役遗址的等。在精神形式方面,延安十三年留给我们更为宝贵的是优秀的革命传统、优良作风和革命精神。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一辈子总是做好事”的吴玉章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整风精神等等。

  二、延安红色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系

  (一)延安红色资源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价值取向

  延安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文化结晶和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特别重视理想信念的引领作用,特别重视精神品格的支撑作用,延安红色资源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精神依托和理想信念。这种精神依托和理想信念突出表现在越是因难时期,共产党人对革命的信仰越执着、革命的意志越坚定,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和奋斗日标,敢于拼搏,甘于奉献,勇于牺牲。延安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英勇顽强、敢于战斗、宁死不屈、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的凝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历程,就是一代又一代先烈在这种精神激励下书写的光辉篇章。

  (二)延安红色资源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特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不断吸收延安红色资源的营养和力量。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到不断发展壮大,有她内在的红色资源,不断地为她的发展和壮大提供精神营养,这就是在长期奋斗中,淬炼的先进本质、思想路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当下,延安红色资源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正能量。伴随于历史长河的延安红色资源,是我们情感的依附、精神的归宿,当年革命先辈之所以能在危亡和艰难困苦中绝处逢生,靠的就是延安红色资源所蕴含的坚定信仰和献身精神,因此倡导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

  三、延安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挖掘延安红色资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延安红色资源作为重要内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学中的必修课,是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各大高校应充分利用该平台,将宝贵的延安红色文化资源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加以认真实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延伸到课外,探索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主要阵地,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将学习局限于课堂之上,这样会造成思想政治的教育难以深化及吸引到学生的兴趣。应当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例如去纪念馆,革命旧址等红色遗址去参观学习,看望老红军,观看红色主题演出和红色电影,如红色歌舞表演《延安颂》《延安保育院》等,这些具有精美舞台效果的演出有极强的表现力,更能感染人的情绪。

  (二)完善延安红色遗产的资源体系,设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尝试探索出新型的延安红色资源教育教学模式,并结合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一条可实行的可复制的道路方法。将一些纪念馆、遗址作为学校的德育基地,当地政府应当牵头去实现这些馆所与学校的长期友好合作,为高效的德育教育提供便利和教学平台。同时,高校应当重视对延安红色资源的研究,及时将研究的理论成果推广利用于教学之中,形成不断完善不断更新的红色资源教学机制。

  延安红色资源运用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慕课”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挑战及对策探析

    “慕课”:MOOC或MOOCs的音译词汇,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中文翻译为:大规模、开放式的在线教育课程。自2008年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 与 BryanAlexander首次提出“慕课...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便于以后的生活及工作。从这一点来看,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就应当是采取合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与途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为以后更好地运用所学为生活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自媒体(外文名: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高校学生档案的重要意义 学生档案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档案不可比拟的地位和价值。随着学生档案工作的不断演变,学生档案已不仅仅是高等学校在招收学生、录取登记、学籍管理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记载性材料,更是反映高校学生...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论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也变得多了起来。英语作为对外交流的主要语言,也对我们的人才能力提出了要求。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但目前为止高职英语教学结果和社会需求相却甚远。整个高...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中国梦”引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一、“中国梦”引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背景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尤其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一直是学界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错误的思想观念、扭曲的价值取向、狭隘的精神...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