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论中学生物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渗透

sansa2025

  论中学生物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渗透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一般地说,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是人类认真总结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一个很现实的反应,这是人类对自身社会认识的很大的一个进步。

  二、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想渗透可行性分析

  可持续发展主要是针对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发展。如果结合到具体的化学教学,归结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可以归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学生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独立的思维能力是指面对事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在学习上能自主探索,通过自主探索激发自身对学习的求知欲望;在心理上能自行调节,能够针对自己的情况调节自己的心理情绪;同时能够正确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和周围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渗透具有可行性。

  (一)中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求知者。接受教育的群体是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中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求知者,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具备并且能够主动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和渗透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中学生对社会充满了好奇对书本和社会中的知识充满了求知欲。学生在中学生物教师教学和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调动自我主观能动性,主动去了解生物课程学习中的知识所存在的奥秘,以及奥秘对我们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二)中学生物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生物教师的知识传授。但学生接受知识好坏的程度除了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中学生物教师也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生物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以生物学科的自身特点为基础。生物学科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无论是中学生物教师也好还是学生自己也好,都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人。其生活和生存的空间都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学生每一天的多种事物都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无论是我们周围的环境污染还是动植物的进化,既是社会环境的变化之一同时也可以利用生物上的知识来加以解释。而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也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步加深,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认识越深刻,就越能利用生物学上的知识来促进自己对环境、对社会中不良因素的改造,而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

  三、中学生物教学可持续发展思想渗透的具体对策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生物上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对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在中学各学科中,生物课程内容与环境保护的内容联系得较为密切。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紧扣中学课程标准和把握中学生物这一门学科的特点,认真钻研并挖掘中学教材内容,找出课程内容与环境教育内容的结合点,然后在教学中结合点和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讲授,有计划、有目的地把相应的环境内容渗透进去,开展环境教育。生物教师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渗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教师的渗透与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发挥相结合。

  (二)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加深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中学生在学校学习不止是单纯的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来增进和加深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只有通过不断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活动面才能更有效的加深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学校第二课堂的开展应该以学校的校园为依托,组织学生从学校的校园做起,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绿色工程”建设的实施是一个很好而又省时省力的途径。这样学生既可以在建设过程中联系到自己在生物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也能将自己为学校校园建设做的事情联系起来,在以后的学习中注重对学校校园环境的保护,无形中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注重学生生态观的培养。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渗透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注重对学生生态观的培养。生态系统的稳定,取决于其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平衡,在一定限度内,人类可以改变这些流量,满足人类对自然资源、物质和能量等的需要。然而,生态平衡又是“脆弱”的,如果人类的活动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打破固有的平衡,造成环境恶化、生态崩溃,从而威胁人类的生存,限制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物本中涉及生态的章节很多,如生态的破坏,对动物的猎杀等都需要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我们应该努力的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让学生明白自然资源的有用性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论中学生物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渗透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慕课”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挑战及对策探析

    “慕课”:MOOC或MOOCs的音译词汇,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中文翻译为:大规模、开放式的在线教育课程。自2008年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 与 BryanAlexander首次提出“慕课...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便于以后的生活及工作。从这一点来看,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就应当是采取合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与途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为以后更好地运用所学为生活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自媒体(外文名: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高校学生档案的重要意义 学生档案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档案不可比拟的地位和价值。随着学生档案工作的不断演变,学生档案已不仅仅是高等学校在招收学生、录取登记、学籍管理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记载性材料,更是反映高校学生...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论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也变得多了起来。英语作为对外交流的主要语言,也对我们的人才能力提出了要求。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但目前为止高职英语教学结果和社会需求相却甚远。整个高...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中国梦”引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一、“中国梦”引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背景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尤其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一直是学界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错误的思想观念、扭曲的价值取向、狭隘的精神...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