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中国留学生婚恋观调查与社会学分析

sansa2025

  中国留学生婚恋观调查与社会学分析

  第三次留学潮一直延续至今,规模大,时间长,影响广,教育部公布的人数为七十万人[1]。众多留学生分布国内外政治、经济、教育、艺术等领域,影响着整个华人世界。然而,由于学业繁重、就业竞争激烈、文化差异较大等因素,使留学生婚恋较困难,成功率较低。对留学生婚恋观的描述与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现代社会的竞争与诱惑对人们婚姻观的影响,更客观地诠释现代留学生的婚恋状况。

  一、影响留学生婚恋选择的因素

  1.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留学生被问及或看重婚恋对象的条件中最多的内容之一。留学生只能享受缴纳保险费后学校提供的外国学生保险,大部分没有大病保险。

  2.种族问题。在访谈过程中,当谈起种族问题时,11人希望自己的婚恋对象是亚洲人,或者已经找到中国人作为婚恋对象,其他4人觉得无所谓,什么种族都可以。大部分女生表示找外国男友比较容易,但是中国男留学生并不受外国女生的青睐,因为中国男人大都体型较小又不善表达。

  3.经济问题。中国留学生往往出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家庭教育从小比较严格,对于婚姻,无论从家庭方面还是自身方面对婚恋对象的要求都比较高。在访谈中,I就说道:“家里比较看重对方的综合实力,我个人觉得有潜力就好,对他的家庭啊什么没太多要求。”90%的访谈对象表示对婚恋对象的现在的经济条件不是太在意,但是比较看重对方的综合能力。

  4.地域稳定性。中国留学生在异地寻找婚恋对象格外注重的一点就是稳定性,由于留学只是在短暂的2~3年中较稳定,在毕业后就要为了找工作而四处奔波。访谈中已经毕业的两位留学生表示他们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最好是已经找到稳定的工作,这样可以为建立稳定的家庭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两个人不必非要在同一个城市。

  5.文化差异。中国留学生婚恋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文化差异。中国留学生为了在异地生存,需要大量的时间将自己已经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欧美文化进行磨合。77%的被访谈对象表示愿意选择与自己文化背景相同的留学生作为婚恋对象。

  二、留学生婚恋现象及问题

  1.闪婚。在被问到“你对闪婚有何看法,你自己是否会闪婚?”这样的问题时,大部分留学生说自己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尤其是年龄偏大的留学生。究其原因如下:(1)缺乏恋爱时间。留学生在外忙于上学,打工,缺乏时间精力恋爱,尤其大龄留学生会选择闪婚,跳过互相熟悉的阶段[5]。(2)阻碍少冲动多。

  2.同居。中国的婚姻观是较传统的,但在留学生中,同居的认同度却比国内的认同度高得多。在问及留学生对同居现象的看法时,大多数留学生认为很正常。同居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主要是房租太贵、缺乏人照顾等。

  3.婚外恋。当问到留学生周围已婚者的婚姻状况时,D同学表示,母亲的好朋友就是因为长年在国外读博,国内的对象就出现了婚外情并提出了离婚。在外的一半由于与国内的对象出现价值观的偏差,共同语言逐渐减少。双方在没有共同观念且长期分隔的情况下感情容易破裂产生婚外恋。

  4.为身份结婚。科尔曼认为,行动者都有一定的利益偏好,并且都试图控制能满足自己利益的资源。对某些中国留学生而言,欧美国家的优厚的国民福利待遇就是一种资源,希望能留在当地,加入外国国籍。但是加入这样社会福利保障体制健全、人口较少的发达国家并非易事。留学生选择用结婚获得绿卡,获取新的国籍。出现这样的婚姻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理性人的选择是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减少作为外国人在国外的经济压力、身份压力,为下一代获得更多资源创造条件。

  三、风险社会下的理性人选择

  1.风险社会理论下的不确定性与个体化。风险社会理论的中心主题和分析的视角是必须处理文明社会内部的人为的不确定性:风险、危险、副作用、可保险性、个体化及全球化。风险社会理论指出,工业化社会道路上的所产生的威胁(副作用)开始占主导地位[7]。而这些副作用却成为风险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近代出现的三次留学热潮正是全球化带来的产物。但是身份危机、就业压力、情感压力、文化认同危机、人身安全危机,令社会为留学生群体感到担忧。这也正是在风险社会中的一场博弈。正如贝克在其《风险社会》一书中所说:“在未来的十年中,我们将面对深刻的矛盾和令人困惑的两难困境,并且体会到一种嵌入在绝望中的希望。”“现代化导致一种三重性的‘个体化’:从历史地规定的,在同质和支持的传统语境意义上的社会形式与义务中脱离;与实践知识、信仰和指导规则相关的传统安全感的丧失;以及重新植入――在这里它的意义完全走向相反的东西――亦一种新形式的社会义务。”[8]在这个过程中,现代化导致了个人价值观与生存方式的极度转变,变得更加自主,可以决定自己的生存方式,并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由于个人向最大利益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普遍的,从未出现过的模式。中国的特殊个人问题解决方式――通过家庭与朋友解决个人问题,关系社会中中国人习惯了一种传统的道德约束,当中国留学生传统的责任、道德压力与舆论压力因自身被国外的文化所影响而逐步消失,而国内在有所依靠的环境下并不是很大的生存压力在国外被放大,这时更容易受到诱惑。人们的选择也相对比较现实,而考虑婚恋对象这样精神层面的追求往往被放在生存问题之后。在已经选择婚姻生活的留学生当中,婚姻生活面临的压力与诱惑往往比在国内时大得多。

  2.理性人的风险选择。科尔曼对社会行动者的定义借鉴了经济学的“具有目的性的理性人”的观点。这种理论不仅用于解释人们的经济行为,而且用于解释人们的社会行为。该理论认为行动人之间的关系是:先行动者是否下赌注或委托人是否给予信任的三个基本因素,其特定的结合导致行动者或委托人做出肯定的决策。P=获得成功的概率(委托人确实可靠的概率);L=可能的损失(如果委托人靠不住);G=可能的收获(如果受托人确实可靠);决定=肯定,如果P/1-P>L/G;决定=否定,如果P/1-PL/G时,也就是婚姻一方认为可能的损失与收获之比小于获得成功的概率与失败的概率之比时,会做出坚守婚恋的行为。当婚恋一方认为一段婚恋会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大于失败的可能性,且能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时,这一方将选择肯定这段婚恋,继续维持这段婚恋。当P/1-P

  中国留学生婚恋观调查与社会学分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观的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116-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制度和就业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对于高职高专临床...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235-03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它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促进了教育公平,学生...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试论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值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尊重和理解受教育者,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渗透的人文关怀,值得各高校有关人员广泛关注和进一步的探讨。 一、人文关怀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仅限于在毕业生中展开,一般是由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解读就业政策、提供招聘信息和进行求职指导等,而对于大三、大二阶段的学生,学校则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渗透工作,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和领域也比较茫然。...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川北医学院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74 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学生维持健康体魄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通过对川北医学院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种类...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79-02 党员发展工作是我国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发展起步较晚,在党员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高职...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