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传播中华文化的意识与对策

sansa2025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传播中华文化的意识与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目前各高校间竞争激烈,国际化办学的程度是衡量学校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国际化不是西方化,一是要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学习世界上的优秀文化,形成中华文化的新特点;二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出去,打造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因此,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传承是关于中华民族兴衰的大事。

  对此,我们针对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的传播中华文化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并对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分析。

  一、研究方法

  研究采取发放问卷和面谈结合的方式。

  调查对象为中国矿业大学的2014级-2017级本科生和国际学院的留学生。分别设计了对中国矿业大学本科生问卷和留学生问卷两类。本科生投放了1500份问卷,有效答卷回收1368份,回收率为91%;留学生投放了500份问卷,有效答卷回收432,回收率86%。同时,我们也在线上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回收问卷1434份,有效问卷1398份,回收率97%。

  对学生的调查覆盖全校各个院系、各个年级。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传播中华文化意识现状,我们对中国矿业大学30名本科生和10名留学生进行了采访。

  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大学生专业、地域、获取中华文化渠道与传播中华文化意识现象等。对本科生和留学生的访问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发现并总结其中的有效信息。从回收的样本看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供参考分析。

  二、本科生调查的主要结果及分析讨论

  我们对30名本科生进行了深入访谈,其中男生为20人,女生为10人,理科、工科、文科学生各10人,来自南方、北方、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各10人。

  1.理科、工科、文科学生的差异化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理科、工科、文科学生具有中华文化传播意识百分比分别为55%、48%、83%。根据访谈了解,大部分理工类学生对中华文化不甚了解且兴趣不浓,国内大部分院校针对理工科专业学生并不要求必修中国传统文化类似课程。与理科学生相比,工科学生更注重应用实践类学习,具备的传播中华文化意识更应强化。

  2.南方、北方、东方、西方传播中华文化意识的差异化分析

  由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南方、北方、中西部学生的中华文化传播意识百分比分别为91%、89%、86%。根据采访了解到,南方城市对外交流较频繁,学生传播中华的意识较为先进,中西部地区较为落后,少数民族居多,对中华文化了解的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来说,各地区的差异并不大,而且如果经过学校的系统教育,以及参加有关中华文化传播的各项活动,就可弥补由于地域所带来的不足。

  3.有关本科生对中华文化知识了解程度的具体分析

  由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中华文化知识了解程度比重为15%学生表示非常了解,83%学生表示一般了解,有2%的学生不了解。据访谈得知,不了解的学生大多为少数民族。有的学生表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并不敢称自己非常了解。由此可见,学校应对学生的中华文化知识加深培养,不能流于表面。

  三、留学生调查的主要结果及分析讨论

  1.有关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了解程度的具体分析

  由调查问卷结果显示,2%的留学生表示非常了解,61%的留学生表示一般了解,有37%的留学生不了解。根据访谈得知,大部分外国人受意识形态等因素影响对中国有些偏见,对中华文化也不是十分了解。这就需要我国大学生承此重任,力所能及地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消除外国对中国无缘由的偏见。

  2.有关留学生了解文化传播渠道的具体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3%的留学生通过地面宣传了解中华文化,有21%的留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有27%的留学生通过电视节目了解,通过讲座或课程了解的留学生有50%,选择通过其他方式的留学生占2%。据访谈得知,留学生在留学期间,与中国学生有着深入的文化交流。留学生主要通过课程了解中华文化但是他们参加讲座次数并不多。

  四、建议

  1.我国高校应采取的对策分析

  (1)在“国际文化节”的基础上设立“中华文化传播日”。

  据了解,有留学生的高校基本都举办“国际文化节”,所以各高校可在此基础上设立“中华文化传播日”。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学生与来华友人通过互相交流学习彼此文化并传播中华文化。

  (2)利用讲座、交流会的形式传播中华文化。

  学校可以结合本科生稀缺的中华文化、通俗易懂的语言开设系列讲座。以海报及线上两种宣传方式,并使用中英双语宣传内容。并针对理工科学生开设相关讲座。

  (3)开展多种文化交流项目,让中华文化“走出去”。

  目前,各高校的交流项目以学习交流为主,但由于专业或知识领域的限制,并不能真实准确地弘扬中华文化。为此,学校可与外国高校合作专门开展文化交流项目。这样在文化交流中,可以准确、系统、生动地向外国学生介绍中华文化。

  2.教师应采取的对策分析

  教师在上课中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利用专业的相关知识与中华文化相结合,具体来说,部分学科的发展历史,其源头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对从古至今学科的演变情况进行介绍或解读。中国古代发展滞后的,如今新兴的专业可以对中国学习他国先进经验的历史情况进行介绍。同时也可以邀请更多的专业教师开设面向全校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3.学生应采取的对策分析

  大学生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主体更应主动汲取中华文化知识,增强中华文化传播意识。可以组建传统文化传播社团,一是直接向外国人传授中国传统文化,二是社团组织面向全校的文化公益活动。三是组织社员专门向留学生介绍宣传社团,加入到学生组织的各个社团中。而且学生可以自主通过网络,通过影音多媒体等方式向外国友人传播中华文化。

  五、结语

  两千多年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此同时,这位在中国被尊为万世师表的布衣圣人,又身体力行地周游列国,以宣扬和传播自己的思想学说。

  今天,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央已经制定了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可以树立和维护良好的中国形象,顺利搭建具有中华文明背景、加强中国文化话语权力的国际交流平台,与世界各国增进共识,协同发展。

  大学,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大学生,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每位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传承是关乎中?A民族兴衰的大事。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传播中华文化的意识与对策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促进美育教学需提高学生审美趣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43-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大学生创客谈赫哲族旅游纪念品设计

    0 引言 赫哲族作为中国黑龙江省特有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不到5000人,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一种以渔猎为生的民族,其先民的历史可追溯到6000~7000多年前,超过千年的历史使其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赫哲有本民族...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农村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问题和方法

    在农村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习题练习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只要设计合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不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情趣,保持学习热情,弥补传统习题课的劣势,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教学摸索。...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当代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探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教材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章内容。本章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三个层面,对爱国主义进行了较全面的阐释,对大学生怎样理解...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105-01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现状及对策分析

    1 引 言 学生会作为高校重要的学生组织,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学生会干部作为学生干部代表,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影响着他人和自身的发展和成长。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历,针对当前学生会干部队伍...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