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影响的研究

sansa2025

  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影响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目的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突破单纯运动性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个体的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学生的各项素质。这些素质包括个体对自己的身体能够自我培养、自我锻炼和自我养护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所有学校在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体育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2研究方法

  网上查询法、文献资料法与分析法。

  3研究结果

  3.1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本领。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掌握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必要前提,而且是影响一个人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

  按能力的性质,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人在日常活动中必须具备、广泛使用的一般智力。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等等。特殊能力是相对于一般能力来讲的,它是指人在进行某项专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音乐、绘画、色彩的鉴别及体育中的运动能力等。

  3.2 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多元化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经常进行身体锻炼,这就给学校体育提出如何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力的问题,使他们毕业走上社会后,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身体锻炼,并充当家庭和社会的指导者。为此,就必须在学校体育中加强对他们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大学生本人的事,也是关系到增强中华民族体质和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养的大事。学生身体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3.3 运动能力的培养

  运动能力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在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下,所获得的从事各种运动的本领。运动能力是反映体育运动总体特征的一种能力,是锻炼身体和参加劳动、军事活动及各种文化活动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应贯穿体育课程的全过程。教学中应注意:

  (1)不断改进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切忌“满堂灌”,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同时也要避免运动教学走过场或只重视学生学习技术,而忽略学生实际锻炼的情况,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运动能力。

  (2)要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提供足够的体育设施,使每个学生有条件、有兴趣、有可能参加运动,以发展他们的各项运动能力。

  (3)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参加运动,这对提高运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学生在做练习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多给予鼓励,尽量提高学生运用运动生理学知识的能力。

  3.4 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展学生个性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思想和能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独立的行为活动,体育课教学有着较广阔的天地。学生在较广阔的领域中学习技术、技能,进行各种身体活动、游戏竞赛,并通过人与人的密切交往,人的兴趣、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特别容易表现出来,这对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是有利的。在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同时,学校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应广泛开展,提倡广大学生的参与、拼搏、进取精神,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5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一些组织管理事务中,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去做,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多承担校运动会、院系比赛等多项竞赛活动的各项具体工作事项,让学生去组织和承担,教师可参与指导。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组织与管理的能力,还可以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3.6保健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任务,而且,也是增强体质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教养的程度和社会的良好风尚。在我们国家,每个人都应该有讲究卫生、自我保健的行为和习惯,为此,教学中必须做到:(1)教师必须做学生的表率,同时要认真地传授给学生卫生保健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2)要注意运动场地的环境卫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利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3.7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和教育学生,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变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充分利用,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应教会学生一些如韵律操、武术等健身运动,使他们今后在有限的场地、器械条件下能进行体育锻炼。

  4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几种能力既是独立的,又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而且相辅相成、互为作用。体育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分两个过程,即教与学,学与用。运用已学的知识、技术于体育之中,才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关键所在。

  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影响的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大学生对古典音乐接受现状浅谈

    古典音乐是音乐艺术文化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引导大学生加强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增强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接受意识,能够促进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培养,为大学生深入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在高校开展古典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古典音乐进行系统的...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提高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一、职业院校的发展定位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可以发现,职业院校是不同于本科院校的。职业院校是技能型院校,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本科院校是研究型院校,目标是培养理论型研究人才。 通过分析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同志在众...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对于所有的教学活动来说,无论是什么课程都需要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所以,对于体育教学活动亦是如此。体育教学环境也对学校的体育课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体育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重大的。所以...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析学生创新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189-01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一个国家之所以充满勃勃生机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与这个国家和人民的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创新能够推动各种新...

    sansa2025教育师范
  • “90后”大学生特点下高校“四会”辅导员能力素质初探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领导者。目前,“90后”大学生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主流人群,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与“70后”、“80后”等有着迥异的差别,因此依据“90后...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1]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更为注重的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横向评价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纵向评价。本文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命科学系为例,探索构建注重学生个体...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