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网络热点事件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sansa2025

  网络热点事件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网络热点事件

  在高校学生中的传播特征高校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同时由于没有生活压力也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网络热点事件在高校学生中的传播呈现出传播快速、涉及面广、热点趋同、共鸣溢散等特点。

  1.1 传播途径多样化、涉及面广

  当前,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获取各类资讯。以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的调查报告显示,40%的学生通过新闻网站、APP获取新闻资讯;通过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体了解社会热点事件占40%;传播途径呈现多元化特征。同时,高校传播网络热点事件涉及领域广泛,学生会关注教育改革、就业创业、人际关系、情感问题等切身相关的信息,如“王宝强离婚案”等。同时由于青年人的自我实现的愿望,也会关注百姓民生、政府改革、反腐斗争、国家主权领土等社会热点问题,如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和南海主权争端等。由于社会热点事件的传播途径多样化,涉及范围广;高校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网络社会热点事件,追求新闻和舆论自由。获取自身感兴趣的信息,进而影响对社会的认知感受。

  1.2 传播速度快、扩大共鸣溢散效果

  网络特性导致当前网络事件频发,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公开化的加强、信息获取的便利化、学生高关注度,使得网络热点事件在高校学生间传播速度极快。高校学生社会主体意识强烈、知识水平较高、学习探索意识强,这些特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热点事件的传播、评议,高校逐渐成为热点事件社会话语场域舆论策源地和发酵池。而高校专家意见领袖的积极参与,会扩大网络热点事件的共鸣和溢散效果。

  1.3 绝大多数学生关注热点事件、学生参与度高

  高校学生大多处于18-22的年龄段,作为90后,他们思维活跃、想法新颖,社会主体意识强烈。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讨论,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网络信息获取、传递的快捷性,促使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对热点事件的动态发展有着较好的了解。对于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信息追踪、分析事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发散思维。勇于表达对于事件的看法,体现了各种社会思潮和群体利益的诉求;观看社会百态,提升素养以更好的认清当前社会的形势。

  2.网络热点事件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高校学生价值观是在处理各类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根本立场,建立在认知与情感的深层次的心理变化上,通过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不断演变发展。网络热点事件通过各种形式新媒体的传播,高校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多元价值观的影响。网络热点事件就像一柄双刃剑,其在高校传播产生多元影响。

  2.1 唤醒公民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度

  生活在象牙塔的高校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实际有效的社会沟通。网络社会热点事件的快速传播,让高校学生有了社会参与的可能。通过关注、讨论、发表意见等方式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有效提高了社会参与度和参与热情。通过对于网络热点事件的不断探索、互动评议,获得参与感、社会认同感,从而加深对于社会的认识。

  2.2 提升认知水平、认知能力,法制观念内化于心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战略时期,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凸显。青年学生对于和自身利益、发展密切相关的热点事件尤为关注,特别是公职人员渎职、各类富二代、官二代等事件。在网络事件中,不同网民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观点。在网络论战交锋中,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多元化的观点。在众多真假难辨的消息中,学生运用自身知识进行信息筛选、获取真相,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认知水平。重大网络热点事件例如“钓鱼岛事件”、“南海仲裁”事件等牵动了大学生群体的爱国心,激发高校学生的爱国热情。网络直播法庭审理重大事件,将庭审程序步骤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的法制观念,将法制观念内化于心。

  3.网络时代的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契合

  如何引导高校学生正确看待网?j热点事件,弱化其负能量,强化正能量,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凭借互联网利用网络平台做好高校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引导高校学生在社会转型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发展内涵的价值观。

  3.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价值观教育内容

  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实力量,其价值观的导向关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问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培养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首先,要加强思想理论课程建设。通过课、形势政策课进行理论知识教育,重视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讨论热点事件,发表观点,及时疏导负面想法,帮助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背景下坚定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其次,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借助新媒体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进行思想沟通。对于热点事件,教师要及时将客观、正确的评论展示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信息鉴别的能力,弱化热点事件的负面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2 开拓社会实践平台,推动学生社会化进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催化剂。在扎实推进思想理论课程的同时,高校要创造条件构建社会实践平台,以寒暑期社会实践、公益志愿服务为重点项目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现有效的社会沟通,积累社会经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实践,将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升华,外化为自觉的行动,实现学生的知行统一。

  网络热点事件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新时期高职大学生创业模式的探索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参与创业的意义和作用逐渐为社会认识。但在我国,大学生创业理论研究却远远滞后于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因此,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活动时缺乏理论指导,使得本来就充满风险的创业活动更加困难。其中,表现最突出的问题就...

    sansa2025经济管理
  • 人文关怀视域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253-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等、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报告中特别强调...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颜色革命”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什么是“颜色革命” “颜色革命”始于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政策,是这一政策在新世纪的变种。“颜色革命”继承了和平演变的基本内容,即用和平的手段推翻西方国家所认为的不民主的国家。但是“颜色革命”与和平演变政策有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新媒体时代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2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4-0138-01 一、媒介素养的缘起及发展 1933年,《文化与环境:培养批判的意识》中率先对在学校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问题展开论述,...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浅析班主任基本素质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B-0034-01 班主任素质简单来说包括两个方面:教育素质、道德素质。道德素质又包括文化素质、能力素质、个人品质等。在我国,学校教育是以学习为主要...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提升高校学生社团成员满意度的对策研究

    由高中进入大学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在进入大学前的学校生活中,学习是学生的第一任务,几乎也是唯一的任务。在进入大学以后,学习仍然是学生的第一任务,但在大学阶段学习已经不再是学校生活中的唯一任务,高校学生社团成为了大学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