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电影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观的影响

sansa2025

  电影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观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139-03

  一、电影艺术的内涵及优势

  (一)电影艺术的内涵

  1.电影艺术的含义

  电影艺术是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以画面与声音为媒介,在运动着的时间和空间里说明银幕形象,反映和表现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是继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19世纪诞生的电影艺术是继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之后的第七艺术。它在最初出现的时候,只是被看作低级游乐场里的文化形式,并且没有得到大家的喜爱和追捧。但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影艺术已经逐步走向人类生活,成为生活娱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电影艺术融合艺术性与商品性两种属性于一体。电影艺术形式因人的生命需求和审美满足而诞生,并在满足人的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存在和发展。同时,人们对电影艺术的欣赏需要通过商品交易得以完成,电影艺术在服务人们的过程中也就展现了它的商品性。

  电影世界里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电影,也有很多不同的电影艺术流派。从类型角度看,有重视故事情节完整性、强调人物性格刻画的故事片;有通过各种美术制作和技术手段的美术片;也有对特定历史或政治事件进行报道的纪录片等等。于这些分类之外又包括很多其他片种,如故事片包含悲剧片、情感片、谍战片、恐怖片等;美术片包含艺术动画片、木偶片等等;纪录片包含文献历史片、新闻传播片、传记纪录片等等。从流派角度看来,包含着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等等。电影艺术因其包括文学、戏剧、绘画、建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成分,所以它也被称为综合艺术。

  2.电影艺术的特点

  电影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而深受大众喜爱。具体来说,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是视听直觉性。电影艺术中既包含着声音,也包含着画面,这就集观赏者的视觉和听觉于一体,通过最直接、最真实的方式让现实生活重新展现,传播真实信息,使影视接受者能够直观地从视听形象中得到切实的体验和经历;其次是高度综合性。电影艺术是对戏剧、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材料的整合,并将它们合理地统一在自己的形态之中,令其在画面的运动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电影艺术还分为多种类别,例如情感片、谍战片、恐怖片、惊悚片等,为各类故事题材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质料;第三是传播的大众性。电影艺术产生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迎合大众的口味,并以娱乐大众为宗旨。因而电影艺术就必须是面对世俗生活的艺术,并通过多种传播媒介大范围地进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大众文化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电影艺术的优势

  1.电影在直观欣赏上的优势

  首先,作为审美的欣赏对象,电影艺术运用声音、色彩、画面、蒙太奇等方式作为表现手法,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段将艺术还原为现实生活,使其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这样的表现方式更加贴近市民生活,因而也就更加真实、更加具有感染力。

  其次,电影艺术集人们的听觉、视觉于一体――这是绘画、雕塑和舞蹈等其他艺术所无法比拟的。除此之外,与电视剧相比,电影艺术具有故事情节紧凑、影片时间短等优势,可以使大学生一次性地了解整个故事,而电视剧面临着需要观众等待更新、故事发展缓慢等缺陷。

  同时,电影艺术具有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电影艺术能使他们在简单愉快的情境中受到教育,达到缓解压力、消磨时间等目的,而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排斥感。

  2.电影艺术兼具娱乐功能和审美价值

  电影欣赏作为一种大众日常的精神消费而存在,以其较强的娱乐性著称,能够让观众仿佛身处美好轻松的审美环境,并在其中缓解压力、释放紧张情绪。从这个角度上看,电影艺术比其他艺术更易受到大众的青睐。大学生在电影欣赏受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此,大学生电影节的迅速推广以及其被广泛认可足以证明这一点。正是因为电影艺术受到大学生如此的热爱与欢迎,所以它就更容易影响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我们要其对大学生审美观产生的影响。

  在电影艺术的审美娱乐方式中,娱乐是一种重要的调剂。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讲究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刺激和快感。如情节的奇巧和悬念,场面的豪华,明星的演技和魅力、歌舞的优美服装的新潮时髦等等,它们使观影过程中陷入一种“幻觉”,从幻象中获得一个丰富多采地审美体验;第二是追求知觉愉悦或心理认同。人们在欣赏电影艺术过程中,会得到精神上补偿,或是潜在压抑情绪的宣泄。当然,这种补偿和宣泄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宣泄补偿带有社会意蕴,这就意味着要得到观众的认同,因此电影艺术的基点往往要与观众的传统意识和民族情感相吻合,这样才能达到娱乐观众的目的。

  二、审美观的内涵

  (一)审美观的含义

  审美观是指人们运用自己独特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方法对自然景观等多个领域(其中也包括人生)进行的审美活动的总称,是一个人审美情趣和审美感受的集中体现,是人们随着经验阅历的丰富而形成对美的感悟和评价。审美观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审美观。审美观让人们从审美的角度看世界。

  审美观形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受到政治、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文化地域和不同时代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观。时代性、民族性、人类共同性作为审美观的特征存在于审美的现实维度中。   (二)大学生审美观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重要的审美主体,在年龄上意义上,已经处于具有基本成熟生理机能的青年期,认识上已走进更深层次,知识面更加宽阔,思维方式也得到有机的完善。这些对于大学生的审美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明确的道德观念,强烈的独立意识,并相对稳定的审美观。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和整理,我们得出大学生审美观的特点具体如下。

  首先,大学生审美的功利性、娱乐性更加突出。情感是审美观中最活跃的因素,情感愉悦是审美感受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调查问卷显示:一部分大学生认为“理想、信念、信仰”之类的词遥不可及,取而代之的是享乐主义、游戏人生、休闲风气和唯美时尚,最重要的是满足自身娱乐的需求。因此,网络游戏、网络电视剧、卡通漫画、FLASH动画、追星等形式是大学生休闲娱乐方式的首选。

  其次,大学生的审美活动更加直观。美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人们的审美活动离不开具体的对象,因而审美对象应该具备生动直观的形象性。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更加易于接受最新出现的直观性强、浅显直白的音乐、图片、图像――这类形象简单、直观、新颖,因而更加受到大学生追捧和欢迎。如:新出炉的明星、流行音乐榜上的歌曲、爆炸性的娱乐新闻等等。

  三、电影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观的积极影响

  (一)电影艺术对大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电影的诞生与发展受到了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如果没有了科学技术的支持,我们今天看到的电影也不会具有如此强大的感染力和趋于完美的特技效果。电影的造型艺术、空间表现、特技效果、意境处理以及画面的动态美和意境美,均为大学生审美能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电影艺术的综合性表现为多种感觉的融合。在信息量上,电影艺术的影像涵盖了各种各样范畴的信息流。在空间的层面上,它把音乐、文学、戏剧以及舞蹈有机地整合在同一场景中,赋予时间领域一种空间化的呈现效果;在时间的层面上,它把雕塑、绘画和建筑融入同一套程序中,又使得空间艺术具有了时间的展现力。

  在电影的赏析过程中,大学生能够从电影中感受到宏大的场景、动听的音乐以及感的对白――这些元素的加入使电影的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大学生可以从故事中体验其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带来的感官刺激,进而获得情感的本能性感动,达到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进而提高审美水平,促进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

  (二)电影艺术有助于大学生审美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优秀的电影作品能够以情感人,使大学生在娱乐中接受影片传达的内涵和精神。这种内涵往往能够使大学生的思想、情感、理想和目标发生深刻的变化,促进他们心灵美和行为美的发展,使大学生向美的方向发展。同时电影艺术中蕴含着的丰富的艺术美也有助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增强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他们的品德健康向上的发展。

  在这个读图时代里,电影艺术的视觉特点更易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类电影中演绎的经典艺术不仅让人沉醉,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美,大学生通过观看电影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电影艺术中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影响――这会提高大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同时,它具有形式美和内容美,使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美化,向善的本性发展,他们就会自觉地以美的标准和行为来规范自己,使自己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并且,电影可以在银幕上构建出一个充满鲜明的艺术形象、画面组合的意境美去感染人、陶冶人、教育人,从而引导广大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寻求到审美的价值意义,形成健康的独立人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优秀电影作品能够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其审美意识空间得到合理地、有机地、逻辑地重建,进一步达到影响和重塑他们精神世界的艺术效果,对广大学生的视觉审美价值观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四、电影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观的消极影响

  (一)审美趣味的媚俗化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影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伴生物,其商业化的特征决定了电影艺术必须要倚重市场,通过媚俗的方式讨好大众以谋取利润,“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当代电影制作的根本价值目标,而媚俗则确保了这一目标的如期实现。电影艺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常常会采取一种过于理想的方式表现现实,例如:华丽的服饰、豪华的游艇等,用一种大学生们所向往的生活方式来展现现实,这在客观上给大学生的认知层面上描绘出了一幅幅梦幻般的图景。它一方面给人某些心理安慰――因为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因而更加陶醉于此;另一方面很容易让大学生混淆现实和梦境,以梦幻般的图景代替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并放任自己,且以不能自拔为乐趣。

  由于电影艺术追求娱乐而一味媚俗化,幽默成了“搞笑”,悲哀成了“煽情”,感情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投入自己的感情。这样的情感培养出的审美趣味是媚俗化了的审美趣味,对于大学生的危害甚大。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可以得出,在大学生所喜欢的校园活动中,十佳歌手大赛和街舞大赛位居前两名,深受大学生的喜爱。而相对于二者来说更加高雅、艺术成分更高的交响音乐会、话剧以及艺术作品展等却很少得到大学生的青睐。这种对美感的偏执以及肆意的放纵心态,不利于大学生对艺术审美标准的建立,使他们无法对美的事物进行正确的评价,进而影响了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观的建立,同时也破坏了大学校园里健康的学习氛围。

  (二)审美观念的消费性

  在当今时代,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可否认,消费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例如:它可以用世俗化的方式消解经典艺术,使其纳入市场的范畴,变成消费的对象和创造利益的手段。电影自身所带有的商业性决定它以消费为主,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电影作品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包含着色情和暴力等片段,从而使精神生产商业化,艺术纯粹成为一种消费品。   通过大众传媒,电影对大学生审美观念渗透了消费性的影响。对于今天的大学生,审美已经被华丽的服饰、漂亮的外表、奢侈品的使用所充斥,而变得极端表象了。同时,传媒通过“炒作”和无所不在的广告使某一产品甚至消费方式、消费观念进入大学生的心中。使当代大学生逐渐地适应这种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渐渐养成在审美中通过消费来彰显、炫耀自己的个性以立异于其他社会大众的习惯,同时,也使大学生把该类消费看作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征,从而导致享乐消费行为的盛行,助长了炫耀消费的恶习。

  由此可见,虽然电影艺术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审美感知能力,但由于它自身无法规避的商业性,导致了大学生审美能力弱化、审美趣味低俗化以及带来了审美观念的消费性,但我们依旧有理由相信,随着学校审美教育的开展以及大学生审美经验的积累、审美实践的增多,他们的审美情趣一定会得到提升,审美观也会越来越健康,一定会成为创造美的人。

  五、结论

  本文在明确了电影艺术与审美的理论含义的基础上研究电影艺术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电影艺术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艺术审美心理功能方面,电影艺术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给大学生平淡的生活增添色彩,使大学生得到赏心怡神的艺术美和精神上的满足。优秀的电影作品寓教于乐,以情感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中学到人生的道理,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电影艺术也存在着一些消极影响,如会导致审美趣味的媚俗化,审美能力的弱化以及增加审美的消费性和盲目性。但随着学校审美教育的开展以及大学生审美经验的积累、审美实践的增多,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一定会得到提升,审美观也会越来越健康,一定会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电影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观的影响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国际象棋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国际象棋具有“智慧体操”的美称,属于当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棋种。大部分的历史伟人都将国际象棋列入日常喜好中。国际象棋在各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作用,对培养人的综合素养具有促进性的作用。国际象棋并不像...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发展策略

    一、中职学前教育发展困境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也成为历届初中毕业女生的首选专业。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已经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课程,为中职学生毕业之后的就...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动机对策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录取的分数线不断降低,从而导致高职生的生源质量不断下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主要表现为:上课睡觉,玩手机,迟到、旷课等,还有一些学生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无论老师怎么引导,都无动于衷,...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构建

    高校辅导员最为重要的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今后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在现今新时代的教育背景的变进之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管理模式也随之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体现了从管制化至引导化,从宽广化至精细化...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议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17-0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大范围呈现。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各行各业的计算机应用朝着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向延伸,这就对计算机软、硬...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简介]周静(1980- ),女,贵州遵义人,南京工业大学校长办公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建。(江苏 南京 21181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