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中学生对学校公布学习成绩和排名次的看法研究

sansa2025

  摘 要:这是一项有关当代中学生对学校把学生按学习成绩排名次并公布学习成绩的做法行访谈的实证研究。被访谈的学生来自江苏省实验学校的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学生共计108人。采用的访谈方法包括个别访谈和群体访谈。结论是:现代中学生有41%的反对公布学习成绩和排名决:公布学习成绩和排名次会增加学生的外在学习压力;不公布学习成绩和不排名次是对学生进行尊重平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学习成绩;名次;研究

  一、问题提出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应该公布,这在20年前不是什么问题,但是最近十几年来却是我国教育界谈论的中心。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被看做是侵犯个人的隐私权,因为作为学生享有与公民同样的平等权利。我国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方面可激励学习差的学生向优秀的学生学习;另一方对学习差的学生也是一种批评,或者说是让学习差的学生有挫折感,让其知耻而奋起。然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种做法不能达到积极的效果,反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作用。外在学习压力确实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但在提高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上会起相反的作用。公布学习成绩和排名次的做法,只能增加学生的外在学习压力,不能促进学生热爱学习,不利于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养成与提高。尊重平等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时处处都要体现对学生的平等与尊重。在对待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学习隐私时,应能预见和考虑到公布成绩与排名次会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压力和标签效应,因此坚决反对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排名次。新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了在对学生前学习进行评价时,反对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在班级中、年级中排名次的错误做法。

  尊重平等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实验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重点课题“社会经济转型期中小学生的个性、品德发展和教育”的子课题,实验班干预措施为尊重平等教育理论与原则。本研究是其中一部分,研究假设是当代中学生是不赞成学校公布成绩和排名次的,实施尊重平等教育的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学生更不赞成公布成绩和排名次。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被试来自江苏省三所实验学校的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学生共计108人(见表1)。其中男生66人;占61%;女生42人,占39%。采取分层抽样方法,首先是分成实验班与控制班,在每一个班里按照成绩高、中、低进行抽样。每个班抽取12- 18人。有些被试在访谈过程受机器操纵失误及现场录音效果影响,他们的访谈资料不可用,因此在本文所涉及的被试访谈资料均为有效的访谈资料。

  教师被试共9人,其中4位女性,5位男性;实验班教师4人,控制班教师5人。

  wpeA.jpg (9511 bytes)

  2.研究工具

  学生访谈提纲:指导语:你好!下面这些问题是我们所做教育部科研规划办转型朝教育研究课题的一个项目,谈谈你作为一名学生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这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你的意见对我们的研究十分重要。对以下的问题你怎样回答都可以,我们需要个人真实的看法。非常感谢你回答这些问题。所有回答只作为研究用,不会公开。

  你对在班级公市学习成绩与排名次怎么看,赞成还是不赞成,为什么?

  教师访谈的提纲和指导语与学生的相同。

  访谈录音工具为SONY微型采访机。

  3.资料收集

  (1)访谈程序。访谈资料全部由笔者到江苏省姜堰市姜堰四中、桥头初中、溱潼中学访谈获得,时间是2000年5月到2000年11月。访谈共分两次进行,每次一个月。对访谈录音资料进行整理,获得学生访谈资料9万余字,教师访谈资料 5000余字。

  (2)访谈资料的编码方法。结构化访谈的特点是事先将访谈的内容进行控制,所以在编码时考虑到访谈方法的特点。没有按一般访谈资料处理,而是根据访谈提纲的问题对访谈资料作一级编码。当然不排除当访谈资料本身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时,可增加编码项目。一级编码项目共有两个,在此基础上进行二级编码,基本上是按照类属分析的方法(指的是在资料中寻找反复出现的现象以及可以解释这些现象的重要概念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同属性的资料被归入同一类别,并且以一定的概念命名并进行归类)。类属分析主要是一种变量取向的分析方法,在本研究中更有利于对访谈的资料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

  在二级编码的基础上,对三级编码进行分类,并作出描述性解释,这是为了让其他编码者有更多的客观参照,结果表明效果很好。为了更全面地反映资料的广泛性。编码主题命中频次在本研究中定为五次以上,五次以下不予采用。在本研究中,公布成绩和排名次虽然是两件事情,但是都与学生学业成就表现有关,只是学生自身表现的两种人为公开表露形式,因此在访谈中及处理上都作为同一个问题进行编码处理。

  (3)编码者的信度。编码过程中,笔者一直与本单位的一位研究生合作,讨论编码的项目与分级,对所有编码主题进行描述性定义。通过对一所学校(Q中)的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分析,计算Kappa系数,结果Kappa系数为0.87,符合质的研究的信度要求。

  4.数据管理

  使用SPSS10.0进行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1.对排名次的访谈的频数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中学生中赞成排名次的学生还是占多数(47%),反对排名次的占41%,还有12%的学生认为排名次有好处也有坏处。在实验班与控制班对比中发现,实验班的学生(48人)比控制班的学生(60人)更倾向于赞成排名次。实验班学生赞成排名次的有65%,控制班学生赞成排名次的是33%。而实验班反对排名次的有29%,控制班反对排名次的有52%(见图2)。进行X2检验表明差异极显著,X2=8.453,df= 1,P<.01。

  wpe7.jpg (18640 bytes)

  2.对公布成绩与排名次访谈的因素分析

  对15个次级编码主题的主成分进行分析,用Kaiser标准化的方差极大化方法对因子进行旋转,按系统默认值提取了6个因素(方差解释率为67.2%),详见表2。

  这些因素的命名是根据学生认为公布成绩和排名次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以及原因是什么来确定的,如认为公布成绩和排名次会丢面子,原因是与老师激励学习有关。

   [1] [2] 下一页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5-0046-01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将知识嚼烂了喂给学生,以做不完的题海战术巩固学生从教师那儿得到的现成知识,忽略了对学生自主...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们开始学会说话时,总能提出无穷无尽的问题。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提出的问题反而越来越少。许多学生只会机械地、模仿性地解决问题,原因又何在呢?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阻碍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校学务管理工作中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探索

    自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不断推进,追求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对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大学的教学活动从立足向学生传授...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完善

    基金项目: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 (课题编号:2015040305) 一、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概念 (一)法治的概念 法治在我国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被误认为是“形式法治”...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中学生物课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课堂是教师传授科学知识的阵地,而实验课则是学生独立思考和亲自实践的阵地。在实验教学中,要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通...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论雷锋精神在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中的时代意义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国内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及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无形中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网络、移动通信等新媒体技术的持续发展,也正以一种更广泛、更深远的方式...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