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对当代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sansa2025

  对当代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摘要: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趋于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渐完善的阶段,明确大学生情绪的特点,对于高校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愤怒 情绪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0 引言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向成年期的转变,此时大学生面临一系列的人生课题需要解决。对于高校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大学生的愤怒情绪的特点

  1.1 情绪与愤怒情绪 情绪是人类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伴随认知过程产生并对认知过程产生重大影响,也是人对客观现实反应的一种形式。从19世纪以来心理学家对它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对情绪的实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但由于情绪的极端复杂性,至今还没有一致的结论。在心理学上,比较流行的一种看法是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1]。

  1.2 愤怒情绪的表现形式 愤怒情绪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2]:一是言语:如叫嚷和高声反驳、说脏话等、二是行为:如摔、扔、砸东西等,面部表情如瞪眼睛等。

  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运用面部表情表达的愤怒的频次最多;用言语表达方式体现最多的为叫嚷和高声反驳,其次是说脏话来表达愤怒;行为表达方式上,敲、摔、击、扔、砸等行为使用频率最高,调节不当的会打架、对他人造成人身威胁。也有个别人愤怒时会自己伤害自己。

  1.3 不同大学生群体愤怒情绪的差异性 Speilberger,将愤怒分为2维度。状态怒和特质怒。状态怒是指由情境引发的心理、生理变化和主观体验。从愠怒到暴怒有不同的强度。一般伴随着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唤醒,如心跳加快,汗液分泌增加等,同时可以出现认知障碍。特质怒是指在各种情境中都有体验愤怒情绪的倾向,诱发愤怒情绪的阈限低,对于竞争、拒绝、不公平容易产生愤怒。Speilberger将愤怒处理的方式分为3种:内向怒、外向怒、愤怒控制。[3]

  1.3.1 性别差异 在愤怒情绪的表达上,男生较女生更不爱表露自己的情绪,一般压抑自己的愤怒情绪,将其指向于内。

  1.3.2 年级和年级差异 刚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往往对一切存有幻想,对各种知识领域都充满了疑问与兴趣,对自己的评价往往过于自负,对自己的自我认识和作用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处于不定阶段。二、三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已经适应,并具备了一定的情绪自控能力,情绪状态相对比较稳定。但到了四年级后,毕业在即,高年级学生大多面临毕业考试、论文答辩、求职择业、恋人去向等诸多抉择和压力,因此紧迫感和忧虑感十分明显。

  1.3.3 生源差异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由于从小生活环境不同,所经历的事情不同,所接受的教育也不同,为人处世和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会不同。城市学生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不如农村学生敏感,能对事情有正确的认知。

  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2.1 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进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当代大学生是90后大学生,与80后大学生有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文化背景差异。80后是在传统文化熏陶和外来文化冲击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在心理上经历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搏争,本土文化的烙印要强一些。而90后学生其成长过程受本土文化的影响就要相对少很多。第二方面是生活差异。80后学生的生活条件更艰苦些,90后的学生生活所受到的苦难要相对少很多[4]。

  2.2 开展心理健康普查活动,了解学生问题所在,做好预防工作 高校要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每年进行一次人格及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不应仅仅针对新生。要对所有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人格特点及心理健康水平比较,进行差异分析,了解变化,以便有针对性的发现及解决问题。对于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同学,要采用各种形式加以教育,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同学要及时送到心理医院就诊。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2.3 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高学生抗挫能力及调节能力 高校应在不同年级都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所面对的眼前问题及时教授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尽量减少生活中负面情绪的产生,对所产生的负面情绪辅以尽快的调节。除课程外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广播、报刊、心理协会,心理电影等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2.4 建立完善的心理服务机构,帮助心理求助者顺利度过难关。应在各个院系都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培养各系辅导员及相关学生工作者,使其具备心理咨询资格,这将有效的扩大资源,促进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广大学生工作者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要抓住有利时机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让学生接受自己的同时也接受自己的教育。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对愤怒情绪进行及时有效地疏导。

  2.5 合理的进行愤怒情绪管理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在三种愤怒表达方式中,愤怒控制是对心理健康最有益处的因素。通过干预降低大学生的愤怒表达倾向,疏泄内向怒,增强愤怒控制能力,针对男生有较高内向怒的倾向,对男生的干预要多注重其内向怒的表达,引导其及时疏泄,避免积累,避免负面情绪积累过多造成不良社会后果。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第一版.

  [2]彭聃玲.普通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二版.

  [3]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作者简介:全凤兰(1977-),女,辽宁本溪人,讲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对当代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 04 ― 0153 ― 02 网络已经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从网络发展趋势来看,大学生正逐步成为网络的重要创造者和享用者。网络及其网络文化带来...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分析

    1 复原力和人格特质的定义 大学生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压力,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促使大学生的心理急剧变化。有一定强度的、持续的压力体验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然而,有的大学生并不会产生诸多适应不良状况,...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转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培养、发展和提高的价值,这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师中有着规范地认知,但是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利用小学语文课堂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却存在理念和思想上的问题。当前很多教师在小学语...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探求医学院校非医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方法

    高校扩招使大学生数量飙升,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也持续扩大。医学院校为增加竞争力,非医专业招生数量也相应增加。医学院校非医学生数量增多随着而来的就是非医学生专业学习与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因其学习环境的特殊性,非医学生的就业观念受到的影响较大,更多的...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论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效果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这种即时通讯程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微信以其简单明了、便捷实用且操作简单的设计特点赢得了社会各类人群的喜爱,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信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以其低廉的使用费用、没有技术门槛的操...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起到这个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和实践。 一、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意义 音乐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