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sansa2025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097-01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普遍来看,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是采用灌输式、填鸭式以及说教式。这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来说,也更是如此。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较为陈旧,没有做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而即使更新与补充。而在教学手段上,也只是以教师为主体,采用“教师说、学生听”的模式,相关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设备,进而不能与学生进行很好的交流与沟通。可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很好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更加没有侧重于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处处以教材为依据,不能充分调动起自身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进而不能激发起自己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不能锻炼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可见,我国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鉴于此,新时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运而生,极具有针对性的解决了当前在基础教育中所出现的主要矛盾,特别是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来说,则更是如此。按照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点教学目标之一。众所周知,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初中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其创新能力的高度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发展的进程。在当前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尽早的适应并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必须在基础教育上狠下功夫。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从初中课程的基本教学做起,特别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应当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说,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在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在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很大的帮助。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满足了新时期的新课改要求,而且更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要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努力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二、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一般来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较为广泛,不仅有基本原理部分,而且还涉及到时事政治等方面。客观上来讲,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方面来看,就需要相关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从独特的视角领会课本中的新意和深刻内涵,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并做到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最终思考问题、解决。同时,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一定要在授课前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在思想品德课的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是讲解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也是思维创新的“作品”。具体来说,辩证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辩证法不仅是原理,而且其更是我们在生活中解决、分析各种问题的关键方法。因此,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在讲解基本原理的同时,还应当结合实际,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辩证法的方法论意义,以便于更好的与现实问题进行联系,最终揭示新规律,探索新方法,努力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重视联系实际,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

  众所周知,无论是创新的思想,还是创新的能力,都与实践有着必然的联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材中的基本内容,与当前的社会生活做到很好的联系。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启发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进而提高学生思考实际问题、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多加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与能力,可以在平时里多加关注时事政治,获取最新的新闻消息,并将这些内容与基本的教学内容有机联系,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在讲授消费者权益的内容时,可以在课堂上准备一些商品,以期引起学生的关注,并将问题延伸,共同探讨如果遇到假冒伪劣商品应当如何处理,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提出解决办法。

  (三)注重问题引导,增设教学情景模式。

  设定课堂情景教学模式,即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设定相关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具体的情景,并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可以说,情景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准备的把握基本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共同发展。其中,问题情景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之一,便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努力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有趣味性的问题,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激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问题,不仅能突出教学重点,还能让学生能积极思考,并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将自主见解发表,引导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使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应当在教学模式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应当注重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的生活和实际做好联系,从新的视角发掘教学内容中的深刻内涵。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教师还可以设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情景,以期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主动学数学的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58-01 在新课程改革与课题实验研究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21世纪赋予教师的重任,是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新要求,我们非常努力地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研究

    一、科学发展观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大学是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的摇篮和锻造民族精英的熔炉,而德育又是大学教育的最为重要的内涵。社会主义大学,不但要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而且要旗帜鲜明地贯彻德育为先的原则。从科学发展...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科学精神即是指人们在长时间的不断实践中逐日累计起来的共同信念、行为规范、价值标准等,科学精神是科学性质来决定的贯穿在整个科学活动内最根本的精神状态与思维方式,其主要为呈现在科学知识内的思想或理念。科学精神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与教育思想,...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如何利用多媒体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语文素养的培养是现代小学语文教育关注的重点内容。在现代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多媒体的出现和不断的普及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改了巨大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析七年级学生地图能力教学策略

    一、用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若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地图能力,教师就应当先激发学生运用地图的兴趣。为此,教??可以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地图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设计等,以此真正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应当...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对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带团建”的思考

    一、引言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党建带团建是基层党团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培养优秀接班人,活跃团组织的有效方法。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一般由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组成,是最基层、最前沿的党组织之一。十八大提出“全面提...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