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管理

sansa2025

  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管理

  工学结合是结合工作的有目的的学习,该教育模式将知识的掌握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工作能力。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又通过工作来实现学习,工作和学习是相互关联的,以“工”为目的,以“学”为手段,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向技术型人才转型。高职院校是我国现阶段实行工学结合模式的主要基地,半工半读的制度模式也在不断的完善,但学生管理仍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建立健全的工学结合体系,完善学生管理体制,还需要学生、学校和企业的通力合作。

  一、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管理是阻碍其模式成长的主要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校企双方认知与目的不一致。传统的思想禁锢了企业对工学结合这一教育模式的认识,企业认为培养人才本就是学校的责任,企业没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因此,大多数企业只是将学校输送过来的学生放在实习生的岗位上,目的也只是单纯的就业实习。部分企业管理者以经济效益为重,认识不到工学结合模式中的教育意义。而学校手中没有针对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在工学结合的实施中不能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在设置岗位、管理学生、分配教师等方面仍无法满足现实的要求,很难实现自身的教育目的。不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也导致学生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理解上存在偏差,使学生不再注重知识的学习以及进行教学实践的真正意义,这则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

  (二)学生对自身定位的转变困难。在工学结合的实行过程中,学生作为该培养模式的本体,他们的想法以及对其自身的定位是尤为重要的。很多学生并没有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去迎接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学生过惯了学校自由的生活,很难马上接受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也不成熟,遇事不知道如何解决。很多学生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之后,普遍选择抱怨学校,抱怨企业的种种制度,仍把自己放在一个学生的角度,以为出现任何问题都会有老师或是同学帮忙解决,不能独立思考,只关注自身的利益,不能站在合理的角度为学校和企业考虑利弊。学生出现定位难以转换的现象,使工学结合的模式无法有序进行。

  (三)学生岗位分散分配,管理困难。由于学校输出的学生数量与企业输入的员工数量不能保持一致,导致同一班级的学生不能整体进入同一企业实习,这样就会增加学校组织和管理的难度。此外,部分高职院校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指派专业指导教师到企业中指导和管理,因此,学生管理方面大部分要靠学生自律,此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工学结合的预期效果。

  (四)学生学习目的与企业要求不一致。学生进行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想将已有的知识储备放在实际操作中,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而现实情况是,企业收纳的学生都是为企业自身服务的,企业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将学生放在空缺岗位上,虽然把学生当成正式员工一样安排管理,却只是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并不考虑是否将学生所学融入到工作中。这就常常导致学生懈怠工作,与管理人员发生冲突,更加不利于工学结合的开展。

  二、工学结合下加强学生管理的策略

  针对以上归纳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三个解决策略:

  (一)统筹校、企、生三方利益。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顺利进行需要统筹学校、企业与学生的三方的利益,使三方的利益达到平衡,保证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共赢的目的。作为学校,通过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可以培养更多优秀的、适合社会发展的学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整体水平。作为学生,可以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比同龄人更早的接触社会,更快的适应社会。作为企业,减少了培养成本,专业性强的人才可以直接使用,在为自身创造了利益的同时,又承担了社会赋予的责任。要想达到三方共赢,学校需要积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做好学生与企业的纽带。

  (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学生通过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到社会上实习,首先要改变的是自身认知的社会角色。在实习期间,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在学习实践的同时,也要为企业创造利益。在学生到企业实习之前,学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把实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告知学生,并让学生做好吃苦、服从的思想准备。在实习进行之前,企业可以通过岗前动员及培训让学生对企业文化、制度等进行充分了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义务,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

  (三)以保障学生利益为主。对很多学生来说,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是他们步入社会的第一步,他们既欣喜于初入社会的诸多挑战,又害怕自己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此时,学校在让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福利待遇的同时,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学校对实习学生的关心,如定期探望,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派遣指导教师常驻企业等等。企业与学校要达成相关协定,明确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及各方面保障,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

  三、结语

  工学结合模式要求学校和企业同时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和条例,学生自身要有角色转变的观念,企业要认清社会责任,通过三方合作,将学校培养的技术型人才输出给企业,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管理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 04 ― 0153 ― 02 网络已经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从网络发展趋势来看,大学生正逐步成为网络的重要创造者和享用者。网络及其网络文化带来...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分析

    1 复原力和人格特质的定义 大学生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压力,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促使大学生的心理急剧变化。有一定强度的、持续的压力体验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然而,有的大学生并不会产生诸多适应不良状况,...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转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培养、发展和提高的价值,这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师中有着规范地认知,但是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利用小学语文课堂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却存在理念和思想上的问题。当前很多教师在小学语...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探求医学院校非医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方法

    高校扩招使大学生数量飙升,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也持续扩大。医学院校为增加竞争力,非医专业招生数量也相应增加。医学院校非医学生数量增多随着而来的就是非医学生专业学习与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因其学习环境的特殊性,非医学生的就业观念受到的影响较大,更多的...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论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效果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这种即时通讯程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微信以其简单明了、便捷实用且操作简单的设计特点赢得了社会各类人群的喜爱,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信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以其低廉的使用费用、没有技术门槛的操...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起到这个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和实践。 一、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意义 音乐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