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sansa2025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232-01

  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广,理论性非常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在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中,为了与现代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物理实验知识,而是正确的科学思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改变过去完全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的过程,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实验室通过提供相关的器材,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知识以及现有的器材进行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能按照现有的实验步骤来进行实验,而是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自主设计实验过程[1]。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过程参与度,对于学生想象力的激发是非常有利的。

  2、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

  高中物理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非常强,并且课程的体系非常繁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知识点非常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归纳和类比,掌握更多的逻辑推理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实际生活中物理的应用。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可以轻松的了解物理的知识原理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验教学

  在以往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动手机会非常有限,动脑机会也非常有限,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性,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按照事先设定好的过程进行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很容易走神,物理的学习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主动参与,对学习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学生掌握的只是死知识,并不能提高其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学习效果不理想,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不利的。

  例如,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观看实验转变为观察,也就是在观看教师的实验步骤过程中,应该融入自己的思考。所以,在展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观看实验更加有目的性。在验证试验和测量实验中,教师应该选择一些灵活性大、变通性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创建情境设计实验,通过不同角度的思考来对问题进行解决。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创新动机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教师可以讲解一些科学家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涨的学习兴趣下,学生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2]。此外,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并进行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居里夫人勇于实践、刻苦钻研的态度,介绍伽利略敢于怀疑、不具权威的勇气,讲述牛顿善于思考和总结的思想。通过讲解科学家以及当代物理学家在探究道路上遇到的艰辛,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挑战自我的故事,不仅可以使整个课堂更加活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良好探究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的过程和步骤都是教师设定好的,或者直接按照实验教学中的步骤进行,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3]。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也会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该建立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探究精神。

  例如,在“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直接进行实验探究,而是应该让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学生通过思考之后会猜想是否和压力、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接触面的大小等有关的猜想。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不应该对学生的猜想进行立即的评价,而是提供一些器材,让学生自主组织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让学生充分思考,并自主动手进行实验,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验,同时通过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来激发创新动力,还应该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增加开放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和完成实验。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加强和创新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现代化的到来,社会总体环境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基于此背景,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受其影响变得进一步多元化,新的形势势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为严峻...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学生主体参与、团队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178-02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原因及消除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虽然有着较高的知识和素质,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但是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一般集中在相对封闭的校园。他们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对待困难的态度较差,独立性也较弱。从青少年到成年的过渡...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高段学生计算粗心的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26-0058-04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但当前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不容乐观,据平...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发展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33-01 学习知识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此外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往往使学生难...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个性

    一、前言 当一个人受到一些特定的社会条件以及教育影响所形成的某一种性格特点,就成为人们所常说的个性。个性一般分为2大类:一为心理特征;二为倾向性。当中的心理特征包括为能力、气质与性格等;而个性倾向性则包含有欲望、兴趣、动机、志向及...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