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孟子生命关怀思想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积极作用

sansa2025

  孟子生命关怀思想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B222.5;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220-03

  当前大学校园里出现了许多自杀及伤他事件,如大学生轻生自杀自残、损害他人生命、网瘾严重、浪费生命等。1994年清华大学铊中毒事件、2004年云南大学马某杀人事件、2009年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杨某自杀事件、201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事件等在社会引起很大反响。一些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比较淡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对人生价值观有错误的认识,有专家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应该融入更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教育。“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1]这个“性善论”思想是由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人性”问题的孟子所创立和完善的。孟子的“仁者爱人”“恻隐之心”“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舍生取义”的思想都是希望能够唤起人们人性最深处的善良、同情、博爱,这些都是孟子生命关怀思想。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离不开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因此研究孟子的生命关怀思想对于当前高校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一、孟子的生命关怀思想的内容

  儒家的思想建立在生命和谐的基础上,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重视生命的思想,他的学说中闪耀着对生命的人文关注的光芒,展示着理想人生的发展途径和所要达到的状态。

  (一)仁者爱人

  “珍惜人的生命”是孟子的生命伦理基本的精神。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2]孟子认为,善良之心是仁爱的基础,人的心是可以通过“仁”扩充的,从而才有了“仁义礼智”四端,从四端以言尽心、知性、知天。《孟子?梁惠王上》中记载:“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试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3]如果一个君主“爱生”“爱民”“护生”,那么天下人就会诚心地归顺于他,爱戴他。孟子极力反对战争。他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人肉。罪不容于死。”[4]“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孟子希望君主施行仁政,能够达到没有伤害的程度,保护生命,珍惜生命,必然赢得民众的拥戴,是无人可敌的,这就是“仁者无敌”。

  (二)恻隐之心

  《孟子?公孙丑上》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5]“恻隐之心”是指同情心。孟子认为四端是与生俱来的,有的人努力培养,能扩充四端;有的人不去充分发挥本性,自暴自弃。孟子重视了人的社会性。关于恻隐之心,孟子认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不存在任何的外在利益,“恻隐之心”又可称为“怵惕恻隐之心”,朱熹解释道:“怵惕,惊动貌。恻,伤之切也;隐,痛之深也。”[6]人们在一定情境之下他人处于危险、困难和痛苦之中所引起的多种情感的集合表现。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7]孟子的“民贵”思想包含深刻的生命观理论,重视“丘民”,也就是重视最普通的人的生命权利的保护和发展。孟子提出“制民之产”是指从基础设施方面为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提供物质保障,从而体现出生命的价值。

  (三)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8]孟子对爱的层次差等作出了分析。朱熹注释说,“物”指禽兽草木,按照朱熹的说法,就是要“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这种思想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环保意识。爱惜一切生命,不仅包括人的生命,也包括一切生物。孟子充分肯定了人对包括动物在内的一切生命的“仁爱”。在《孟子?梁惠王上》中有记载,齐宣王看到牛害怕被杀而发抖,于心不忍,就用了羊替代牛来进行祭祀,这就是人潜意识里的同情和爱惜生命的本性。“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9]他认为对动物的同情和爱惜是对人的生命同情和爱惜的感情基础。孟子质问齐宣王:“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10]孟子用对动物的同情讲到人民生活的现状,指出了对所有的生命的同情和珍惜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将同情的感情基础升华到对所有生命共同的感情上来。“数罟不入?闯兀?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11]表达了对自然万物的仁爱之心。

  (四)舍生取义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2]“舍生取义”与孟子的生命伦理思想并不矛盾,这种将“义”放在首位的思想是对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的尊重和维护。“义,人之正路也。”孟子强调人们不要为了追逐个人利益而破坏社会的秩序。他重视人对生命价值体现的积极态度,注重个体生命价值与精神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的统一。人或多或少都有欲生恶死的心理,生命的价值应该体现在感官的“小体”和心官的“大体”同步提高上[13]。人的生命应是自然生理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和谐发展。“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14],孟子认为追求精神境界的提高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义”和“利”中做取舍的时候,宁舍生取义。

  二、孟子生命关怀思想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积极作用

  马克思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生命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且能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前提条件。生命观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敬畏、爱惜、尊重每个生命。孟子生命关怀思想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积极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与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于2012年5月推出的职业培训课程《生命教育导师》中指出:“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大学生生活水平质量,但是在面临巨大的社会竞争压力、人际关系失衡、情感压力时,一些大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精神失衡,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另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民的共同目标,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同步发展,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需要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是以人为本,是关于人的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是高校教育中关键的一个环节。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孟子的“仁者爱人”“恻隐之心”思想

  将生命教育内容适当地融入适合学科中,进行渗透式的教学,将孟子的“仁者爱人”思想融进生命意识教育体系,引进课堂,有计划性地向学生传授孟子的生命伦理关怀思想,结合“三生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尊重他人、热爱生命。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结合起来,能够使当代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形成良好的生命价值观。大学生们要认识到生命是“天地之大德”,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去对待天地赐予的生命,珍惜自身生命的和他人生命。在这个风险社会里,各种威胁和风险时刻存在,所以要善待自己,防范为先,调整健康的生活方式,拒绝自毁。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苦难教育、逆境教育,增强他们处理各类问题和挫折的能力,树立正确、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大学生也要学会用法律或者其他合适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孟子表现出贵人重生的主张,表达了生命至上的情怀,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对人的生命尊严的维护与存在价值的肯定。学校可以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生命和谐意识,鼓励学生参加到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班团活动、社团活动、角色互换体验、实习实训、志愿服务活动等等,提高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进一步肯定自我,欣赏他人。学校要从学生的个人发展出发,结合家庭、学校、社会、朋友圈的因素,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让学生明白生命的责任和价值意义,减少“生命事件”的发生。

  (三)倡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思想,教育大学生正确看待生命的价值

  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主张充分肯定了人对包括动物在内的一切生命的“仁爱”。马克思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报告中说:“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些思想都彰显人类对子孙、对世界、对大自然负责的精神。生命教育以提升生命质量,追求幸福人生为目的。面对生态文明新形势的要求,学校应当把生态文明的新理念融入到生命教育课程之中,对生命教育的理念进行创新,树立“生态人”的生态道德观、生态幸福观。树立“天人合一”生命观,不仅要关心今日生命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发展。作为祖国未来的大学生应该要清楚人类所在的“生态位”,自觉担负起保护大自然的生存与发展的责任,维护生态平衡,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脑,刻在心里,转为实践,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中去,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献策者、推动者。

  (四)在实践中践行“义”,通过有形课堂实施生命教育

  孟子通过不断积极进取,让有限的生命拥有无限的价值的生命观念,对于当前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信仰,具有重要的意义。孟子认为“养浩然之气”是提高精神境界的途径[15]。马克思主义强调既要重视人的社会价值,也要重视人的自我价值。在生活中,要激励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忧患意识和进取的精神,发奋图强,以天下为己任,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校要鼓励大学生要用实际行动践行“义”,多参加学校举办的廉洁教育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学会奉献和关爱,增强生命责任感和感悟生命的意义。组织大学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弘扬焦裕禄精神,为我们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树立了标杆。公益事业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在奉献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生命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多方的关注。2013年12月21日由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全国生命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生命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通过先进的教育教学活动,传播“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生命教育理念科学知识,营造保护青少年健康幸福快乐成长的环境氛围[16]。孟子的生命关怀思想对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教育价值,“仁者爱人”“恻隐之心”“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舍生取义”思想中都蕴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的深刻情感,启发我们在面对生命的无常时,应始终坚持生命的基本原则,珍惜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生命教育应该回归生命发展的本质,注重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三合力”,共同筑起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坚固堡垒,创建更加和谐的大学校园。

  孟子生命关怀思想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积极作用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 04 ― 0153 ― 02 网络已经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从网络发展趋势来看,大学生正逐步成为网络的重要创造者和享用者。网络及其网络文化带来...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分析

    1 复原力和人格特质的定义 大学生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压力,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促使大学生的心理急剧变化。有一定强度的、持续的压力体验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然而,有的大学生并不会产生诸多适应不良状况,...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转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培养、发展和提高的价值,这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师中有着规范地认知,但是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利用小学语文课堂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却存在理念和思想上的问题。当前很多教师在小学语...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探求医学院校非医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方法

    高校扩招使大学生数量飙升,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也持续扩大。医学院校为增加竞争力,非医专业招生数量也相应增加。医学院校非医学生数量增多随着而来的就是非医学生专业学习与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因其学习环境的特殊性,非医学生的就业观念受到的影响较大,更多的...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论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效果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这种即时通讯程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微信以其简单明了、便捷实用且操作简单的设计特点赢得了社会各类人群的喜爱,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信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以其低廉的使用费用、没有技术门槛的操...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起到这个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和实践。 一、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意义 音乐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

    sansa2025理工科类